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形容思想感情、言论等
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格格不入。(《鲁迅书信集 致章廷谦》)
“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陆九渊(西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谿人。为乾道进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于象山结茅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县主簿、国子正,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渊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观念,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恒不变的,且放诸四海皆准,故不论时代古今、东西南北,道德标准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于治学方法上,主张“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曾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意见多处不合。陆九渊的学说后来由明朝的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在〈与徐子宜书〉中,陆九渊提到刘文潜在江西作官时,颇有政绩,等他到了湖、广作官,评价就大不如前。陆九渊曾听兄长提起刘文潜,以为他必不是个庸碌之辈,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刘文潜在满足自己的私欲上,无所不取,丝毫没有畏惧;但是论到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时,就显得抵触而不能相合,并以此自谓为光明公正。后来“格格不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相互抵触
与他们的乡土生活格格不入
历史前进到今天,只为一己私利的“理想”,只相信个人力量的乱闯,已经同我们的时代格格不入了。——王通讯《为中华腾飞立志成才》
抵触阻隔而不相合。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近方枘圆凿,水火不容反处处圆通,水乳交融,融为一体
德语 fehl am Platz sein, ganz unangemessen, (mit etw) ganz unvereinbar , unharmonisch, unvereinbar
法语 ne pas cadrer avec qqn, ne pouvoir s'accorder, être incompatible avec, il y a incompatibilité entre..., être hors de son élément
格格 : 象声词。①形容笑声;他~地笑了起来。②形容咬牙声:牙齿咬得~响。③形容机关枪的射击声。④形容某些鸟的叫声。‖也作咯咯。
格格,阻碍,隔阂。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语本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
“方枘圆凿”
如取如携:想要什么就拿什么。指贪渎巧取之行。
扞格:互相抵触。扞,音ㄏㄢˋ。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八.畏人》:“我与世本无异,……无奈世之于我格格不入,使我避地远游,若春鸟之啼于异方。”
清.黄宗炎《周易象辞.卷四.履卦》:“武人而大君信任之,得以有为。志虽强悍,无有温和之气,流行于情文事物之中。格格不入,太刚则折,岂可云履?”
清.陈确〈与张考夫书〉:“弟言极朴直,虽三尺童子读之,皆了然言下,而学道家每格格不入,未知何故?”
扞格不入
hàn gé bù rù (变) hàn gé bú rù
即“格格不入”。见“格格不入”条。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五.书.与徐子宜书其二》:“所欲为者,如取如携,不见有毫发畏惮之意。惟其正论诚意,则扞格而不入,乃以此自谓其明且公也。”(源)
格格不纳
gé gé bù nà (变) gé gé bú nà
即“格格不入”。见“格格不入”条。清.昭梿《啸亭续录.卷三.诗文涩体》:“宋子京(祁)诗文瑰丽,与兄颉颃。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