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难以接受。
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此处所列为“格格不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陆九渊(西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谿人。为乾道进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于象山结茅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县主簿、国子正,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渊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观念,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恒不变的,且放诸四海皆准,故不论时代古今、东西南北,道德标准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于治学方法上,主张“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曾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意见多处不合。陆九渊的学说后来由明朝的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在〈与徐子宜书〉中,陆九渊提到刘文潜在江西作官时,颇有政绩,等他到了湖、广作官,评价就大不如前。陆九渊曾听兄长提起刘文潜,以为他必不是个庸碌之辈,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刘文潜在满足自己的私欲上,无所不取,丝毫没有畏惧;但是论到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时,就显得抵触而不能相合,并以此自谓为光明公正。后来“格格不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谓难以接受。
格格 : 象声词。①形容笑声;他~地笑了起来。②形容咬牙声:牙齿咬得~响。③形容机关枪的射击声。④形容某些鸟的叫声。‖也作咯咯。
义参“格格不入”。见“格格不入”条。
此处所列为“格格不入”之典源,提供参考。
如取如携:想要什么就拿什么。指贪渎巧取之行。
扞格:互相抵触。扞,音ㄏㄢˋ。
清.昭梿《啸亭续录.卷三.诗文涩体》:“宋子京(祁)诗文瑰丽,与兄颉颃。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变) gé gé bú r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