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特别高兴
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觉大喜过望,方才放下了心。(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楚汉相争时,黥布(英布)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九江王,因一次战败被项羽革去爵位,隋何奉刘邦的命令去劝降黥布。黥布反戈一击,被项羽打败,只身投奔刘邦,刘邦在洗脚时接见他,他感到后悔投奔,可回到住处,待遇同刘邦完全相同。
“大喜过望”的“望”是期盼之意,因此“大喜过望”就是指所得到的结果超过预期而感到特别高兴,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九一.黥布列传》。黥(ㄑㄧㄥˊ)布即是英布,秦朝末年,英布原本跟随项羽打天下,攻破咸阳,立下不少功劳,因此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来刘邦吸纳他投效自己,却故意在刚起床时召见他。英布来了之后,看到刘邦还坐在床上盥洗,感觉自己不受重视,立刻勃然大怒,后悔自己前来投效。但是等回到刘邦所赐的住所后,看到无论家具、食物以及侍从,规模都跟刘邦本人的一样,英布因此而“大喜过望”。因为之前被召见时受到屈辱,现在又看到这么多赏赐,与原本预期的不同,自然特别欣喜。后来“大喜过望”就被用来形容因结果超过原本预期而感到特别高兴。
结果比所希望的还要好,因而感到特别欣喜
生视车后,一幼女,妙丽如神仙,大喜过望。——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因结果超过原本预期的,而显得特别高兴。《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出就舍,帐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文明小史.第四回》:“柳知府听了不禁大喜过望,如同拾了宝贝一般。”也作“喜出望外”。
大喜 : 1.祝贺别人喜事之词。
过望 : 超过自己原来的希望:大喜~。
因结果超过原本预期而感到特别高兴。
语出《史记.卷九一.黥布列传》。
△“喜出望外”、“喜从天降”
淮南王:英布(?∼西元前196),汉初六县人。秦末从项羽入咸阳,封九江王。后降汉,破项羽于垓下,封淮南王。及韩信、彭越相继为刘邦所诛,遂举兵反,战败逃江南,为长沙哀王诱杀。因曾受黥刑,故亦称为黥(ㄑㄧㄥˊ)布。
上:指汉高祖刘邦。
踞:伸腿而坐。
就舍:到了住所。就,靠近。
帐御:帷帐座车。
从官:侍从的官吏。
“大喜过望”及“喜从天降”都是用来形容意外喜悦。
“大喜过望”侧重于事情的结果比原先预期的好;“喜从天降”侧重于原无预期却有个好的结果。
大喜过望 | 喜从天降 | 例句 |
---|---|---|
○ | ㄨ | 一听到父亲不但答应让他去旅行,还支助旅费,小明简直∼。 |
ㄨ | ○ | 原本成绩欠佳的弟弟,居然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让父母∼。 |
《史记.卷九一.黥布列传》:“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甚)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源)
宋.洪迈《夷坚志.丁志.卷九.单志远》:“有丘德彰者……善谈玄理,行吐纳之法。单得之,大喜过望,遂以师礼敬事之,有言必信。”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沈一伸手去隔囊捏一捏,捏得囊里块块累累,其声铿锵,大喜过望,叩头称谢不止。”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觉大喜过望,方才放下了心,拜了天地,吃了喜酒,众人俱各散讫。”
《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舜美告知前事,令妻出拜公姑。张公、张母大喜过望,作宴庆贺。”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四:“两峰惴惴,虑有嗔喝。忽见公向之拱手,曰:『拜服!拜服!不料汝诗大好。』回头呼婢曰:『速煨我所吃莲子,与三哥儿吃。』两峰大喜过望。”
大喜逾望
dà xǐ yú wàng
逾,超过。“大喜逾望”即如“大喜过望”。见“大喜过望”条。清.汪价〈三侬赘人广自序〉:“云门进启曰:『此即夫人子,讯得其实。』夫人大喜逾望。”
过望之喜
guò wàng zhī xǐ
超过预期的喜悦。犹“大喜过望”。见“大喜过望”条。清.赵文哲〈猛拱土司进四象〉诗:“过望之喜逾得陇,圣清?化极鸿蒙。”
惊喜过望
jīng xǐ guò wàng
犹“大喜过望”。见“大喜过望”条。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听之,惊喜过望,以至感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