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凛然”。“变文”是唐代时兴起的一种讲唱文学,由散文和韵文交替组成,内容以演绎佛经故事及民间、历史故事为主。《维摩诘经讲经文》是根据《维摩诘经》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经文,然后边讲边唱,有时几十字的经文,可以铺陈为数千字。内容叙述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问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后文殊菩萨应命前往。文中描述维摩诘居士的外表和情态,形容他的容貌庄严肃穆,胸怀坦荡,心地光明,远望就像鹤立鸡群似的,近观有如龙来洞口,光彩射人。后来“道貌岸然”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除本义外,也作讽刺用法,用来形容外表故作正经,心中其实不是如此。
庄重、威严的样子。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学道的人,容貌庄严肃穆。亦指外表庄重严肃的样子。后用以形容外表故作正经,而心中实不如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也作“道貌凛然”、“岸然道貌”。近一本正经反嬉皮笑脸
法语 avoir une apparence digne, moralisateur
道貌 : 1.修道者的容貌。2.指清雅飘逸的面貌。3.道学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经的样子。
岸然 : 〈书〉严肃的样子:道貌~。
学道的人容貌庄严肃穆。形容外表庄重严肃的样子。语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
“一本正经”
岸,不能写作“安”。
“道貌岸然”和“一本正经”;都形容外表正经庄重的样子。不同在于:①“道貌岸然”偏重在“庄重”;多指神态;“一本正经”;多指表情、脸色;也指神态。②“道貌岸然”含有“表面上高尚、尊贵、高洁”的意思;实际上都往往道德败坏;灵魂丑恶;“一本正经”一般不能表示这种装模作样;表里截然相反的意思。③“一本正经”含有“很认真”的意思;“道貌岸然”没有。
光严:菩萨名。
整行之次:即“整行次”,打点、整理行旅之处所。
维摩: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毘舍离城之长者。精通大乘佛教教义,修行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亦称为“维摩诘”、“无垢称”等。
道貌:修行者的容貌。
凛然:庄严肃穆的样子。
畾落:同“磊落”,形容胸怀坦荡,心地光明。
“道貌岸然”及“一本正经”都有神态庄严的意思。
“道貌岸然”侧重于庄重高尚;“一本正经”侧重于严肃认真。
道貌岸然 | 一本正经 | 例句 |
---|---|---|
○ | ㄨ | 在大殿里,众信徒莫不∼,静听上人开示。 |
ㄨ | ○ | 看他说得∼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 |
清.龚炜《巢林笔谈.卷六.谒敬亭先生》:“先生道貌岸然,接对谦和,予拜呈考妣行实,陈求志之意,先生逊谢而后许。”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翌日,陈妻尚未归,正切狐疑,忽有医者自来,道貌岸然,班白老叟,举室惊惶,不知所自。”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承晖)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甚么,预备打听明白,好拿忌吃的东西给苟才吃,好送他的老命。”
岸然道貌
àn rán dào mào
犹“道貌岸然”。见“道貌岸然”条。《聊斋志异.卷一.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现秘戏图者,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也。”
道貌凛然
dào mào lǐn rán
容貌庄严肃穆。见“道貌岸然”条。《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畾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