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饶鸿生在精养轩虽化了几十块冤枉钱,在后乐园倒明白了一桩古典,不能说得不偿失了。(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
“得不偿失”原作“得不酬失”。汉时西羌所居区域,属于西汉统辖范围,由于汉代统治阶级不断侵夺西羌生存的空间,羌人抗争前后延续一百余年之久。羌人与汉朝力量对比虽然悬殊,数次抗争都被汉朝镇压下来,但汉朝长期所耗费的人力金钱甚巨,等到羌人乱事略定,而汉朝的国势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晔感叹说:国家付出这么大的成本去平乱,但所得的效果却是有限,并且造成国势的衰败,实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报偿的意思。后来“得不偿失”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所得不足以抵补所失。出现“得不偿失”的书证如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企图开垦一块得不偿失的坡地
做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也作“得不补失”、“得不酬失”。反亡羊得牛
表示所得不足以抵补所失。语本《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
“贪小失大”
赂遗购赏:行贿、赠送、悬赏、赐予。遗,音ㄨㄟˋ,赠送。
劳来:慰勉、招延。
“得不偿失”及“贪小失大”都有得、失不相对等的意思。
“得不偿失”侧重于说明所得不及所失;“贪小失大”侧重于因贪求小利而造成巨大损失。
得不偿失 | 贪小失大 | 例句 |
---|---|---|
○ | ㄨ | 现代人常为了追求名利而忽略健康,是件∼的事。 |
ㄨ | ○ | 许多人因为贪图小利而被骗走了一大笔钱,这种∼的例子不胜枚举。 |
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宋.陆游〈方德亨诗集序〉:“淫于富贵,移于贫贱,得不偿失,荣不盖媿。”
《明史.卷二三七.傅好礼等传》:“赞曰:『……给事中程绍言嘉靖中采矿,费帑金三万余,得矿银二万八千五百,得不偿失,因罢其役。』”
《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延茂覆陈吉林开垦,始误于旗、民之不和,继误于委员之自利,开局十六年,得不偿失。”
清.魏源《魏源集.军储篇二》:“官特置局,税其什之一二,而不立定额,将见银之出不可思议,税之入不可胜用,沛乎若泉源,浩乎如江河,何必官为开采,致防得不偿失,财不足用乎?”
得不偿丧
dé bù cháng sàng
丧,失。“得不偿丧”犹“得不偿失”。见“得不偿失”条。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得不偿费
dé bù cháng fèi
犹“得不偿失”。见“得不偿失”条。宋.苏过〈论海南黎事书〉:“我特清野以避其锋,使来无所获,得不偿费。”
得不补失
dé bù bǔ shī
犹“得不偿失”。见“得不偿失”条。《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明.冯梦龙《智囊补.卷一二.胆智部.识断》:“故一虽深入而无得,方破德清一城,而得不补失,未战而困,若无许多经略,则渡河真孤注矣。”
得不酬失
dé bù chóu shī
酬,报偿。“得不酬失”即“得不偿失”。见“得不偿失”条。《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