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军事、斗争
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鲁迅《两地书 二》)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写《九歌》热情讴歌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祭祀他们,歌颂他们的忠毅。诗文内容为:“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光。”
“短兵相接”之“短兵”,原是指短小的兵器,此语见于战国楚屈原的作品〈国殇〉。当年秦、楚两军交战,楚军自知势弱,但仍奋勇抵抗强敌。最后楚军果然惨败,战场上布满这些英勇将士的尸体,屈原乃作〈国殇〉,用以祭悼为国牺牲的阵亡将士。开头四句:“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大意是说,楚国士兵手持吴地出产的戈,穿着厚重而坚硬的甲胄,与敌军近距离遭遇混战,彼此的军车车轮互相交错,将士们就用短兵器,与对方激烈地搏斗厮杀。军旗满布,把阳光完全遮蔽,敌人多得像云一样,双方射出的箭矢纷纷从空中掉落,将士们不顾性命,奋勇向前。“短兵接”原是指以短小的刀、剑等武器交手搏斗,后来“短兵相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近距离激烈地搏打、争斗。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谓作战时敌我逼近,双方面对面地用短兵器交战搏斗;也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斗争
黎明军进,短兵相接,杀伤大当。——《宋史·刘惟辅传》
以短小的刀、剑等武器交手搏斗。比喻面对面激烈的搏打、争斗。《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七.刘惟辅传》:“黎明军进,短兵相接,杀伤大当。”也作“短兵接战”。
法语 combat corps à corps, lutte serrée
短兵 : 1.刀剑等短武器。2.持短兵器的士兵。
相接 : 1.交接,相交。2.连续;连接。3.犹迎接。
短兵相接,汉语成语,意思是车轴相撞,刀剑相碰。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后来也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出处《九歌·国殇》。
以短小的刀、剑等武器交手搏斗。语出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后用“短兵相接”形容近距离激烈地搏打、争斗。
“针锋相对”
接,不能写作“结”。
操吴戈:操持吴地出产的戈。吴,为周代诸侯国,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县,所生产的戈、戟极为优良。
被犀甲:披着犀牛皮制成的甲胄。被,音ㄆㄧ,通“披”,加衣于身而不束带。
车错毂:车轮互相擦碰,指与敌军交接。毂,音ㄍㄨˇ,车轮中心的圆木。
短兵接:短兵,短小的兵器,指刀、剑。接,交接,谓近身搏斗。
旌:音ㄐㄧㄥ,军旗。
矢:箭。
士:士兵。
“短兵相接”及“针锋相对” 都用来比喻激烈的冲突。
“短兵相接”侧重于强调彼此对打交锋;“针锋相对”侧重于强调所处立场对立。
短兵相接 | 针锋相对 | 例句 |
---|---|---|
○ | ㄨ | 橄榄球赛是∼的肉搏战,那方体力较佳就占便宜。 |
ㄨ | ○ | 他们的理念不同,会议上总是∼,互不相让。 |
《宋书.卷七二.文九王列传.南平穆王铄》:“(陈)宪督厉将士,固女墙而战,贼之死者,尸与城等,遂登尸以陵城,短兵相接。”
《周书.卷三一.梁士彦列传》:“及帝还,齐后主亲攻围之,楼堞皆尽,短兵相接。”
《隋书.卷四○.梁士彦列传》:“贼尽锐攻之,楼堞皆尽,城雉所存,寻仞而已。或短兵相接,或交马出入。”
《宋史.卷四五二.忠义列传七.刘惟辅》:“黎明军进,短兵相接,杀伤大当。”
《明史.卷二八八.文苑列传四.徐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短兵接战
duǎn bīng jiē zhàn
即“短兵相接”。见“短兵相接”条。《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三国志.卷一八.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典韦》:“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