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①《成语辞海》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令人后
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此处所列为“目不暇给”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武林旧事》是宋末元初人周密所撰写的杂记,全书共十卷,武林即临安(今浙江杭州)。这本书是周密根据所见所闻和各种书籍资料写作而成,内容记载南宋都城临安的人事物。从朝廷的各种典礼到市民生活,包括山川、文化、风俗、节日、经济、声乐等,为研究南宋城市提供丰富的史料。元夕即元宵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按传统民俗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表示庆祝。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中记载当时欢庆元宵的热闹景象:在元宵节这天晚上,街上的音乐声不绝于耳,城市里盛装打扮的人潮像云一样众多,之后的每一天晚上都是如此。一直到第五天时,行政官员会乘坐着轿子,由舞者前呼后拥着,队伍绵延数十余里,穿着华美舞服的人到处都是,吹箫打鼓,乐声不断,让人的耳朵、眼睛都来不及观看。后来“目不暇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不断或景物变化太快,让人来不及观赏。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也作“目不暇给”。
德语 nicht alles mit den Augen fassen können (V)
法语 n'avoir pas le temps de promener ses regards sur toutes les belles choses, une profusion d'objets précieux s'offrant à la vue
义参“目不暇给”。见“目不暇给”条。
暇,不能写作“目蹤”。
“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都用来形容东西很多;看不过来。但“应接不暇”还可形容头绪多;事情忙;来不及应付;“目不暇接”不能。
此处所列为“目不暇给”之典源,提供参考。
罗绮如云:形容盛装打扮的人潮像云一样众多。罗、绮,指丝织品。
五夜:第五天晚上。
京尹:“京兆尹”的简称,为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俸禄与郡守相当。此指京师地区的行政长官。
连亘: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亘”,同“亘”,音ㄍㄣˋ。
锦绣填委:指穿着华美舞服的人很多。填,满。委,堆积。
箫鼓振作:吹箫打鼓,乐声不断。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游嵩山日记》:“下至甘露台,土阜矗起,上有藏经殿。下台历殿三重,碑碣散布,目不暇接。”
《施公案》第四三二回:“那计全、李昆二人看罢,当由殷龙邀进新房。一进里间,只见五光十色,几有目不暇接之势。”
目不暇给
mù bù xiá j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