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明史 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事前预防
各单位必须加强防火措施,以防患未然。
从前一人去探望他的朋友,见朋友家炉灶设计不合理,便提出改灶搬柴的建议,主人没有采纳。不久主人家房子着火,人们纷纷帮助救火,主人备酒杀牛感谢那些焦头烂额的救火人,人们提出应该感谢那个改灶搬柴的人。
《易经》是古代的卜筮书,相传由伏羲制卦,文王作系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经》的内容,最早只是记大自然、气象、天文等变化,供古代帝王施政参考之用,一般百姓则用为占卜吉凶。直到孔子为《易经》作传,才赋予它哲理上的意义,成为儒家的重要典籍。它的内容充满神秘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测,由宇宙运行乃至人事生灭,都有极精辟的见解。“既济”(䷾)是《易经》的第六十三卦,为事情已完成的意思。卦形为〈离卦〉在下,〈坎卦〉在上,〈离〉象征火,〈坎〉象征水,所以是火下水上,火性向上,水性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义。而〈象辞〉的解说为:“水在火之上,是既济的象征,事情既已完成,君子体察此现象,就当思考将来可能遇到的祸患,并加以预防。”也就是存不忘亡,既济不忘未济之意。后来“防患未然”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趁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
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
毫无改革之意,只在防患未然。——《鲁迅书信案》
在祸患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三侠五义.第一二回》:“蒋完著急道:『君子防患未然。』”近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反临渴掘井
法语 (expr. idiom.) prévenir des troubles avant qu'ils n'arrivent, étouffer dans l'oeuf
防患 : 1.防止祸患。
未然 : 还没成为事实,即事先:防患于未然。
趁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语本《易经.既济卦》。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未,不能写作“末”。
“防患未然”和“未雨绸缪”;都有“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来预防”的意思;“未雨绸缪”是直陈性的;偏重在“备”。“防患未然”能用来表示“防止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未雨绸缪”不能。
象:易经十翼之一,是解释爻象的文辞。相传为孔子所作。亦称为“象辞”、“象传”。
既济:渡水完成,比喻事已完备。既,已。
豫防:事先防患。豫,通“预”。
《明史.卷一七○.于谦列传》:“中原多流民,设遇岁荒,啸聚可虞。乞敕内外守备及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三侠五义》第一二回:“『君子防患未然』。这事非同小可,除非是此时包公死了,万事皆休。”
《清史稿.卷一二八.河渠志三》:“傥风涛大作,径从坍口深入,恐为害七郡匪浅。请严饬抚、按勒限报竣,仍定限岁修,以防患未然。”
绝祸未萌
jué huò wèi méng
犹“防患未然”。见“防患未然”条。《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秦宓》“杜渐防萌,预有所抑,是以老氏绝祸于未萌,岂不信邪!”
销患未然
xiāo huàn wèi rán
犹“防患未然”。见“防患未然”条。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
防祸未然
fáng huò wèi rán
犹“防患未然”。见“防患未然”条。《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各随指阿从,以求容媚,晏驾之后,尊号已定,万事已讫,乃探追不及之事,讦扬幽昧之过,此臣所深痛也!”
除患未然
chú huàn wèi rán
犹“防患未然”。见“防患未然”条。宋.曾巩〈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劄子〉:“其于东南之兵,计今之宜,虽不必如古者千乘之法,然稍增兵屯,使缓急足用,以销奸萌,除患于未然,亦治体之所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