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
春秋末期,晋国内乱,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家将豫让发誓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把他放了。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癞子,然后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答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南朝宋.裴松之.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
吞炭 : 1.指吞咽火炭毁嗓子。2.谓报恩。用豫让吞炭事。
漆身 : 1.以漆涂身。战国晋豫让为智伯复仇事。2.以漆涂尸。为保存尸体的方法之一。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答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南朝宋.裴松之.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