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家里破产了——我父亲因为地权的事打了官司,闹得身败名裂。(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
“身败名裂”原作“身名裂”,而“身名裂”又从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中〈袁盎鼌错列传.述赞〉“悲彼二子,名立身败”一语转化而成。“身败名裂”是说一个人地位丧失,名誉毁坏,遭到澈底失败。“身名裂”出自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词,当时辛弃疾的十二弟茂嘉,因获罪而被谪放,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写了五个古时生别离的故事,借以发泄心中的悲痛。其中:“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写的是李陵与苏武别离的故事。“将军”指李陵,他与匈奴多次对战,却因得不到后援,不得已投降匈奴,于是“身名裂”。李陵与苏武原是故交,在此一别即永离,是多么悲痛的情景。后来“身败名裂”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人澈底失败。
地位丧失,名誉扫地。形容做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事业、地位丧失,名誉毁坏。比喻人澈底失败。《歧路灯.第二三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几十两银子的贿,弄一个身败名裂。”也作“身败名隳”、“身废名裂”。近名誉扫地,臭名昭著反名满天下
法语 perdre et son rang et sa réputation, se perdre en laissant derrière soi un triste renom, homme discrédité
事业、地位丧失,名誉毁坏。指人澈底失败。
语或本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词。
△“身殁名灭”、“声名狼藉”
裂,不能写作“烈”。
“身败名裂”和“声名狼藉”;都有“名声败坏”的意思。但“身败名裂”偏重指原有地位身份被损坏;只用于个人;“声名狼藉”偏重指名誉被败坏;也可用于团体。
河梁:跨河的桥梁。借指送别之地。
《歧路灯》第二三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一个身败名裂。”
清.冯桂芬《显志堂稿.卷一二.明征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辞》:“然以清流自命,真若可信;卒之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一.蒋予蒲见理不明》:“树勋不足讥,侍郎辈读书入官,徒以见理不明,祸福生死之心,扰扰于方寸,而邪说得以乘其虚,至身败名裂而后已。可不惧乎?”
身败名隳
shēn bài míng huī
隳,毁坏。“身败名隳”犹“身败名裂”。见“身败名裂”条。《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