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字典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道合志同的意思
dào zhì tóng

道合志同

成语道合志同的知识

● 道合志同的解释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 道合志同的出处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道合志同收录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 道合志同的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

● 道合志同的例句

我们需要道合志同的朋友

● 道合志同的典故

此处所列为“志同道合”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论衡》是汉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说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风顺,要有好时机,遇到一个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洁,不保证能够当官。王充列举虞舜、许由二人,都是唐尧时的圣人,但虞舜继承帝统,许由却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时的贤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却饿死首阳山下。虽然都是圣者贤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异,合中有离,人的境遇不同,结果也就迥异,终究都是取决于出生能否逢时,所遇能否得人。后来“志同道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现“志同道合”的书证如宋.陈亮《陈亮集.卷一九.书.与吕伯恭正字四首其二》:“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自非元恶大憝,皆可借其利心以成回复之势。”

● 道合志同的意思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也作“道同志合”、“同志合道”、“志同道合”、“志同气合”、“志同心合”。

● 道合志同的词语分开解释

道合 : 1.志趣相同;气味相投。

● 道合志同的网络解释

道合志同是一个汉语成语,解释是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

● 道合志同的释义

义参“志同道合”。见“志同道合”条。

● 道合志同的典源

此处所列为“志同道合”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王充《论衡.逢遇》1>


夫贤圣道同,志合趋齐,虞舜2>、太公3>行耦4>,许由5>、伯夷6>操违7>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时也。道虽同,同中有异,志虽合,合中有离。何则?道有精麤8>,志有清浊也。许由,皇者之辅也,生于帝者之时;伯夷,帝者之佐也,出于王者之世,并由道德,俱发仁义。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为仁义,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尧溷,舜浊,武王诛残,太公讨暴,同浊皆麤,举措钧齐,此其所以为遇者也。

〔注解〕

典故或见于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称号。姓姚,名重华。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传位于禹。亦称为“大舜”。

太公:即太公望吕尚。字子牙,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周初贤臣,年老隐于钓,周文王出猎,遇于渭水之阳,相谈甚欢,曰

行耦:作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许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详。上古之高士,阳城槐里人。据传帝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于箕山;尧又欲官之,由谓其言污耳,乃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于箕山顶,尧号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兄长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及殷亡,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操违:操守、德行不同。

精麤:精细或粗糙。麤,音ㄘㄨ,通“粗”。

〔参考资料〕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据《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引)
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

● 道合志同的书证

《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引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 道合志同参考词语

志同道合

ˋ ㄊㄨㄥˊ ㄉㄠˋ ㄏㄜˊ

zhì tóng dào hé

成语宝刀未老文字的意思
成语道合志同图片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