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上下级或长晚辈
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言听计从的。(郭沫若《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二十六)
楚汉相争时期,齐王韩信一举击败项羽的20万大军,项羽派谋士武涉去劝韩信亲近他,与刘邦为敌或者自己称王、三分天下,告诉他一旦项王失败,下一个就轮到韩信了。韩信说:“汉王十分信任我,对我言听计从,我不能失道义。”
“言听计从”原作“言听计用”,指说的话、出的计都被采用,出自于《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叙述秦亡后,楚汉相争,刘邦的势力渐强,攻下楚不少领地,楚王项羽备受威胁。于是派人去向握有重兵的韩信游说,希望他能弃刘邦投靠自己。但韩信回绝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意思即是:“当初我跟着项羽不受重用,所以才转而投效刘邦。刘邦对我关怀备至,给我吃穿,还封我为将军,配给我军队,对我十分信任,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啊!”其中“言听计用”即是指韩信所说的话、提供的计谋都被刘邦所重视、采用,因此他坚决地表示绝不背叛。后来“用”演变为“从”,指听从某人说的话、出的计谋。形容某人深受信任。
1.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个人非常信任。
形容深被信任。《三国演义.第八○回》:“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官场现形记.第一一回》:“他在刘中丞手下当差,却也非止一日,一向是言听计从,院上这些老爷们,没有一个盖过他的,真正是天字第一号的红人。”也作“言听计行”。近视为心腹反一意孤行
指听从某人说的话、出的计谋。形容某人深受信任。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
△“百依百顺”、“解衣推食”
从,不能写作“丛”。
见“百依百顺”(34页)。
典故或见于《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
汉王:指汉高祖刘邦。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将衣食赠送他人,以示关怀之意。后一“衣”字,音ㄧˋ,穿。后一“食”字,音ㄙˋ,拿食物给人或牲畜吃。见“解衣推食”
“言听计从”及“百依百顺”都有完全听从他人意见的意思。
“言听计从”侧重于信任之意;“百依百顺”侧重于顺从之意。
言听计从 | 百依百顺 | 例句 |
---|---|---|
○ | ㄨ | 经理很信任小王,对他总是∼。 |
ㄨ | ○ | 他非常宠爱妻子,对她的要求总是∼。 |
《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史臣曰:『……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某昔从李傕,得罪天下;今从张绣,言听计从,不忍弃之。”
明.吾邱瑞《运甓记》第一六出:“昔与兄弟茂弘,同随丞相渡淮,弟裁机务,吾掌兵权,所喜言听计从,信任勿贰。”
《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安石既为首相,与神宗天子相知,言听计从,立起一套新法来。”
《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王员外又为玉姐要守着廷秀,触恼了性子,到爱着赵昂夫妇小心热闹,每事言听计从。”
《三侠五义》第八九回:“我乃自幼服侍相公,时刻不离左右、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言听计从的锦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只因这位大帅,念着他们是共过患难的人,待他们极厚,真是算得言听计从的了。”
言从计行
yán cóng jì xíng
犹“言听计从”。见“言听计从”条。《新唐书.卷一八○.李德裕列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
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二.李德裕论命令》:“李德裕相武宗,言从计行。”
言听计用
yán tīng jì yòng
犹“言听计从”。见“言听计从”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源)
明.无名氏《五马破曹.楔子》:“多蒙丞相顾爱,累授迁除,言听计用。”
言听计行
yán tīng jì xíng
犹“言听计从”。见“言听计从”条。《新唐书.卷一二六.魏知古等列传》:“赞曰:『……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言行计从
yán xíng jì cóng
犹“言听计从”。见“言听计从”条。《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
《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列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