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相传一农夫见兔触树而死,为他所得,遂不事农作,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树,终一无所获。典出《韩非子.五蠹》。后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也作“守株伺兔”。
德语 bei einem Baumstumpf stehen und auf einen Hasen warten , darauf warten, dass einem die gebratenen Tauben in den Mund fliegen , jemand der an seiner Torheit festhält und nichts unternimmt (S), auf eine nicht wiederkehrende Chance warten
法语 (expr. idiom.) surveiller une souche en attendant les lapins (qui s'y heurteront), attendre que les alouettes tombent toutes rôties dans la bouche, attendre paresseusement une occasion sans prendre aucune initiative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沿用过去的方法,守在树旁,等待撞树而死的兔子,最后终一无所得。比喻拘泥守成。典出《韩非子.五蠹》。后亦用“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刻舟求剑”、“胶柱鼓瑟”
待,不能写作“侍”。
“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宋:周朝分封殷遗族微子启之地,在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后为齐所灭。
株:树干。
兔走触株:兔子慌忙奔跑而撞树。走,跑。触,撞。
释其耒:扔下耕具。释,放下。耒,用手推耕的木制农具,形状似犁。
冀:希望。
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五灯会元.卷一三.钦山文邃禅师》:“师曰:『汝若特来,我须吐露。』曰:『便请。』师便打,僧无语。师曰:『守株待兔,枉用心神。』”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二:“直须向这里恁么会去,更莫守株待兎(兔)。”
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
《封神演义》第九四回:“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
清.袁于令《西楼记》第三四出:“入海捞针费寻求,守株待兔空僝僽。”
《飞龙全传》第二回:“倘若有人犯我,管教他一家儿头脑都痛,方显得大丈夫的行踪,不似那怕事的懦夫俗子,守株待兔。”
清.茂苑惜秋生〈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复蕉寻鹿之徒,尊为无上妙品。”
《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若依了那世人的识见看将起来,这等守株待兔的,个个都不该饿死么?”
守株伺兔
shǒu zhū sì tù
犹“守株待兔”。见“守株待兔”条。《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世易俗异,事埶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待兔守株
dài tù shǒu zhū
犹“守株待兔”。见“守株待兔”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清.赵翼〈舟发 阳诗〉:“试与顺风人,回看风力矫。嗟彼阻风者,待兔守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