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字典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标同伐异的意思
biāo tóng

标同伐异

成语标同伐异的知识

● 标同伐异的解释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 标同伐异的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 标同伐异收录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 标同伐异的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打击持不同政见的人

● 标同伐异的典故

此处所列为“党同伐异”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党同伐异”意思是结合同党,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汉初采黄老治术,主张无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汉武帝刘彻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一时间儒学兴盛起来,学者经常聚集讨论,以致宣帝时召集诸儒在石渠阁讲论六艺。在评议《公羊》、《谷梁》时产生分歧,引发争论,以致有“党同伐异之说”。也就是观点相同的人结为同党,攻击观点和自己不同的。后来“党同伐异”演变为成语,用来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

● 标同伐异的意思

谓助同道伐异己。

标榜同党,攻讦异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近党同伐异

● 标同伐异的释义

义参“党同伐异”。见“党同伐异”条。

● 标同伐异的典源

此处所列为“党同伐异”之典源,提供参考。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序》


及汉祖杖剑,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轻死重气,怨惠必雠,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1>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2>,至有石渠3>分争4>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至王莽专伪,终于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虽中兴在运,汉德重开,而保身怀方,弥相慕袭,去就之节,重于时矣。逮桓灵之闲,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注解〕

武帝:汉武帝刘彻(西元前156∼前87),在位时文治武功鼎盛。改变汉初以来沿用的黄老治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雾会:喻众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

石渠:西汉皇帝用来藏书的阁名。为萧何所造,位于长安未央宫殿北。

分争:分异争夺。

● 标同伐异的书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谢镇西书与殷扬州,为真长求会稽。殷答曰:『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 标同伐异参考词语

党同伐异

ㄉㄤˇ ㄊㄨㄥˊ ㄈㄚ ˋ

dǎng tóng fā yì

成语宝刀未老文字的意思
标同伐异中字的意思:
基本字义标(標)biāo(ㄅ一ㄠ)⒈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标本。治标不治本。⒉ 记号:商标。路标。标记。标志。标尺。标语。⒊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标明。标题。标价。标榜(原为...>>查字典
标同伐异中字的意思:
基本字义伐fá(ㄈㄚˊ)⒈ 砍:伐树。砍伐。⒉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⒊ 自夸: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统一码伐字UNICODE编码U+4F10,10进制:20240,UTF-32:000...>>查字典
成语标同伐异图片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