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含褒义
我每遇着我所敬爱而知心的人,就喜欢披肝沥胆地畅谈。(邹韬奋《经历 初出茅庐》)
东汉时期,曹操率20万大军围攻徐州的刘备,刘备兵败投靠了袁绍,关羽带刘备的两位夫人陷于曹营,关羽帮曹操杀了袁绍的名将颜良与文丑。袁绍气得要杀刘备,刘备修书给关羽。关羽回信说一定要披肝沥胆为刘备效劳,于是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静帝年方八岁,无法亲政。当时朝廷之中,以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政治声望最高。郑译和刘昉等大臣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拟一份假遗嘱,称宣帝让杨坚代为摄政,辅佐静帝。后来杨坚藉诏书的名义,接管了京师的军队,并铲除异己,控制整个军队。郑译和刘昉拥戴杨坚上台,其实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们建议由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任大司马,刘昉任小冢宰。杨坚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明白他若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和亲信。杨坚见李德林才华洋溢,且有匡世救国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为府属兼仪同大将军,并采纳李德林的建议,自任丞相,让郑译任丞相府长吏,刘昉任丞相府司马,以便控制他们。而后杨坚弑静帝,篡北周,国号隋。隋立之后,李德林认为梁士彦及元谐等人仍有谋反之心,于是写了〈天命论〉,详论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于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举古代圣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顺人心,所以能够建立邦业,造福万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为四方臣民诸侯的爱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谶语为证,因为隋文帝对人总是坦诚相待,忠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业,统治天下,以此劝梁士彦等人打消谋反的念头。后来“披肝沥胆”被用来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
披:打开,沥:滴下。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肝沥胆,昼歌夜吟。——《隋书·李德林传》
比喻坦诚相待,忠贞不二。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也作“披沥肝胆”。近肝胆照人,开诚布公,开诚相见,真心诚意反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假仁假义﹑尔虞我诈
披肝 : 1.见"披肝胆"。
沥胆 : 1.谓竭尽忠诚。
比喻赤诚相待,忠贞不二。语出隋.李德林〈天命论〉。
“肝胆相照”、“肝胆照人”、“披肝胆”
沥,不能写作“裂”。
“披肝沥胆”和“肝胆相照”;都形容对人忠诚。但“肝胆相照”中的“相”字;表示“对人”或“相互之间”;而“披肝沥胆”无“相”字;可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人民、对党、对祖国的忠诚。
百辟庶尹:各处的官员。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图谶: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征验的书籍。流行于东汉,多为预言或隐语。其实是事后附会的说法。
披:揭开。
沥:滴下、洒落。
箕颍: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
《隋书.卷四二.李德林列传》引隋.李德林〈天命论〉:“百辟庶尹,四方岳牧,稽图谶之文,顺亿兆之请,披肝沥胆,昼歌夜吟,方屈箕颍之高,式允幽明之愿。”(源)
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明史.卷二四五.黄尊素列传》:“律例,非叛逆十恶无死法。今以披肝沥胆之忠臣,竟殒于磨牙砺齿之凶竖。”
《三侠五义》第七八回:“玉堂又提请北侠到京,北侠慨然应允。丁大爷丁二爷又嘱咐白玉堂照应北侠。大家畅谈,彼此以义气相关,真是披肝沥胆,各明心志。”
剖肝沥胆
pǒu gān lì dǎ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宋.司马光〈与范景仁书〉:“是以剖肝沥胆,手书缄封而进之。”
清.钮琇《觚賸.卷八.舒氏义烈》:“为国栋者,自宜剖肝沥胆,力白其诬。”
披沥肝膈
pī lì gān gé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宋.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故臣等披沥肝膈,屡有奏述,且乞在任,以尽疲驽。”
披沥肝胆
pī lì gān dǎ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或有以系安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请披沥肝胆。”
《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
披肝挂胆
pī gān guà dǎ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明.沈采《千金记》第二六出:“众将官,当职蒙皇上之恩宠,领兵家之大权,在我者披肝挂胆,在尔者并力同心。”
披肝沥血
pī gān lì xiě
即“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唐.柳宗元〈为南承嗣请从军状故某官赠某官南霁云男某官承嗣奏状〉:“臣虽无似,有慕昔人,虽身涂草野,死而不朽。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轰天雷》第一回:“一个披肝沥血,是个忠臣。”
披肝露胆
pī gān lòu dǎ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明.邵景詹《觅灯因话.卷二.丁县丞传》:“昼则联席,夜则联榻,各罄所怀,披肝露胆,每恨相见之晚也。”
沥肝呈胆
lì gān chéng dǎ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唐.吕温〈代伊仆射谢男宥投安州刺史表〉:“沥肝呈胆,莫尽微诚。”
沥胆堕肝
lì dǎn duò gā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唐.李颀〈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堕肝唯恐后。”
沥胆披肝
lì dǎn pī gā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唐.黄滔〈与裴侍郎启〉:“沾巾堕睫,沥胆披肝。”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出:“附势趋权,不辞吮痈舐痔,市恩固宠,那知沥胆披肝?”
沥胆隳肝
lì dǎn huī gā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唐.罗隐〈冬暮寄裴郎中〉诗:“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祷祈。”
沥血披肝
lì xiě pī gā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唐.杜牧〈上宰相求湖州启.第三启〉:“湖州名郡也,私诚难遂也,不遇知己,岂得如志。沥血披肝,伏纸进泪。”
《再生缘》第五四回:“实指望尽心竭力,不负天恩。沥血披肝,勤于王事。”
隳肝沥胆
huī gān lì dǎn
犹“披肝沥胆”。见“披肝沥胆”条。唐.周行先〈请朝觐表〉:“空荷丘山之恩,未申丝发之效,隳肝沥胆,岂尽愚诚。”
唐.元稹〈上门下裴相书〉:“则宰物者虽朝许之以论诰,暮许之以专席,厚则厚矣,遽责其隳肝沥胆,同厮养之用力,亦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