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谈论道理、学说、主张。坐着谈论各种事理。形容脱离实际;空谈理论。
《周礼 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有些人只会坐而论道,而不办实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用自己观点撰写《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一时弟子达3000人。
坐在那里高谈阔论空洞的道理
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
论道 : 1.谋虑治国的政令。2.议论﹑阐明道理。
坐而论道是一个汉语词语,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出自《抱朴子·用刑》。
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
“坐而论道”与“纸上谈兵”有别:“坐而论道”侧重于形容说而不做;“纸上谈兵”侧重于形容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