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典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空谈
据《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说起用兵的方法有条有理,自觉天下人都无法超越他。有一次,与父亲谈论起作战之道时,连父亲也都驳不倒他。可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称颂嘉许的事,并且告诉妻子说:“作战是一件攸关生命安危的事,而赵括却看得太容易了,将来赵王没有用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起用他,那么让赵国大败的一定就是赵括。”后来,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当时赵奢已经去世,相国蔺相如又病重无法辅政,只剩大将军廉颇独撑大局。廉颇治军有方,深谋远虑,他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拚,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秦军百般挑战,使秦兵久战无功。于是秦王便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统领大军。”结果赵孝成王竟中计想改派赵括替代廉颇,但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表示反对,蔺相如也表示同样意见,说到:“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不懂得灵活运用,非大将之才。”但赵王不听建言,还是派了赵括领兵抗秦。赵括接掌兵权后,马上改变廉颇的战略,军官也大批更换。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用计截断赵军的运粮后路,围困赵军。过了四十几天,赵军粮草吃尽,赵括率领精锐部队企图突围,结果遭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士也都被秦军俘虏,并且被活埋。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纸上谈兵”,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战国时赵括,擅长谈论兵法,不知变通,长平一役大败,赵军被坑杀四十万人的故事。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不合实际的空谈、议论。《红楼梦.第七六回》:“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近空言无补
纸上谈兵,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然而战国时并没有纸,最原始的纸诞生于西汉,晚于春秋。故纸上谈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记》,亦非司马迁。
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的策略。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后用“纸上谈兵”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纸上空谈”
见“夸夸其谈”(582页)。
秦:战国时秦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赵:战国时赵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
长平:地约当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
赵奢: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秦伐韩时,韩请救于赵,赵以为将,大破秦军,号马服君。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赵惠王时,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换赵国的和氏璧,相如怀璧前往,见秦王无偿城的诚意,乃完璧归赵。后来在秦、赵渑池之会,智辩秦王,使赵王免于屈辱,遂封为上卿。
病笃:病势沉重。
廉颇:战国时赵国人,生卒不详。为赵之名将,屡败齐、魏等国。长平之战,坚壁自守,秦惧不敢加兵,后赵王受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赵遂大败。
固壁不战:坚守壁垒,不出兵交战。
数:音ㄕㄨㄛˋ,屡次。
赵王:此指赵国国君赵孝成王。
闲:通“间”,谣言。
赵括: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赵国大将军赵奢之子。
将:音ㄐ一ㄤˋ,大将军。
胶柱而鼓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见“胶柱鼓瑟”。
当:匹敌、相抗衡。
难:音ㄋㄢˋ,辩驳。
死地:生死搏斗的境地。
易言:说得很轻松、容易。
《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
《红楼梦》第七六回:“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清.汤斌〈答孙屺瞻侍郎书〉:“此先生亲身阅历之言,故凿凿如此,非如他人纸上谈兵也。”
《孽海花》第六回:“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
纸上兵
zhǐ shàng bīng
犹“纸上谈兵”。见“纸上谈兵”条。明.朱之瑜〈孙武子像赞〉:“楚亦霸国之余烈,三战及郢,遂无坚城,则十三篇非纸上之兵矣。”
明.刘三吾〈湘南杂咏〉诗三首之二:“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纸上谭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即“纸上谈兵”。见“纸上谈兵”条。清.魏源《圣武记.卷一三.武事余记》:“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