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赞同也不反对。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本来是无所可否的,现在有了确定的态度。”
此处所列为“不置可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不置可否”就是对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为尚书礼部侍郎卫肤敏所撰写的墓志铭中,忆及卫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陈朝政紊乱的原因,就在于大臣们:“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指众臣为了怕违背皇帝的心意,对于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见,以致于不管对错都放任行之,终于招致灾祸。其中“无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表示没有意见的样子。后来“不置可否”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
1.不赞同也不反对。
无所 :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可否 : 1.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义参“不置可否”。见“不置可否”条。
此处所列为“不置可否”之典源,提供参考。
崇宁大观:北宋徽宗的两个年号。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为百官之长。
持禄:保住禄位,无所建树。
驯:逐渐。
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志铭〉:“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驯致前日之祸,自今当以为戒。”(源)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宪宗朝,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变) bú zhì kě fǒ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