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告诉老王说,要多吃野菜树皮,少吃米面,细水长流呀!(梁斌《红旗谱》四十六)
“细水长流”原作“小水常流”。不论是做事或求学,人们通常会犯上两个大毛病,一是躁进,一是懈怠。躁进则不从根本下工夫,妄想一步登天,如此根基不稳,日后很容易就会产生动摇。懈怠就是身体和精神的懒散放逸,一曝十寒,不论做什么事都难有成就。在所引典源《佛遗教经》中,佛陀在入涅槃前最后向诸比丘说法,劝他们修行时要持之以恒地精进,不可贪多求快,也不可懈怠懒散,要像细小的溪水一样持续不断地淌流,而能穿透坚硬的岩石,如此去行,终有一天可以修成正果。后来“细水长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恒,终有所成。或形容节约使用财物而能长久不缺。
(1) ∶指有计划地使用有限财物,使不致缺乏
(2) ∶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比喻力量微小但持之以恒。如:“做学问只要能够细水长流,必定会有所成就。”
节约使用财物,才能长久不缺。如:“即使富有的人,也要懂得节俭,才能细水长流,不虞匮乏。”
细水长流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现在也多指爱情或友情长长久久。
“细水长流”典源作“小水长流”,细、小同义;长、常义近。谓水流细而能常久流动,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恒,终有所成。语本《佛遗教经》。后亦用“细水长流”形容节约使用财物,而长久不缺。
流,不能写作“留”。
“细水长流”和“源源不断”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但“细水长流”用于形容行动、动作;“源源不断”多用于形容物或人。
比丘:佛教用语。为梵语bhiksu的音译。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
小水常流
xiǎo shuǐ cháng liú
犹“细水长流”。见“细水长流”条。《佛遗教经》:“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源)
小水长流
xiǎo shuǐ cháng liú
义参“细水长流”。见“细水长流”条。水浅长流
shuǐ qiǎn cháng liú
犹“细水长流”。见“细水长流”条。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五.范成大与五一兄》:“兄且得一子食禄,自此可以水浅长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