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复句式;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
但既来之,则安之,姑且住下再说。(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0二回)
既已来此,那就随安于此
他果然既来之,则安之,我也只得因居之安,则资之深。——《儿女英雄传》
本指安抚远方来的人,使其安居乐业。语出《论语.季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后指既然已经来了,就且安下心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末云)『既来之,则安之。』请书房内说话。”
既来之,则安之是中国俗语,选自《论语·季氏》。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被误读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本指安抚远方来的人,使其安居乐业。语出《论语.季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后指既然已经来了,就且安下心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末云)『既来之,则安之。』请书房内说话。”
既,不能写作“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