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多用于处于困境之中
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安身立命。(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安身立命”系由“安身”及“立命”二语组合而成。
“安身”是出自《吕氏春秋.有始览.谕大》,其中有一个小故事,说:老燕雀和小燕雀居住在某户人家的梁上,自以为非常安全,不料有一天,这户人家突然失火,燕雀的巢也跟着遭殃了。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如果天下纷乱,就没有安定的国家;如果国家纷乱,就没有安定的家庭;如果家庭纷乱,就没有得以容身的地方。
“立命”则是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受学于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存心养性遵守天道,没有违背,那么他对于寿命的短长就毫无疑虑,只专心地修养心性,等待命数,这就是成全天命之道。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安身立命”,用来指居处得以容身,生活便有着落,精神上亦有所寄托。
生活有着落
安身立命之所
安身,得以容身。立命,精神安定。安身立命指有了容身之处,生活有著落,精神上有所寄托。《水浒传.第二回》:“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们正在青年,须要晓得安身立命的道理。”也作“立命安身”。
德语 sich ein Heim schaffen und seinen Lebensunterhalt verdienen (V, Sprichw), sich eine Existenz aufbauen (V, Sprichw)
法语 se fixer et s'atteler à son travail
安身 : 指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用在困窘的环境下):无处~ㄧ我有了~之地,母亲也就放心了。
立命 : 1.谓修身养性以奉天命。
“安身”,居处得以容身。语出《吕氏春秋.有始览.谕大》。“立命”,修身养性以奉天命。语出《孟子.尽心上》。“安身立命”指居处得以容身,生活便有着落,精神上亦有所寄托。
立,不能写作“力”。
殀寿:短命或长寿。殀,音ㄧㄠˇ。
不贰:不疑。
俟:音ㄙˋ,等待。
《景德传灯录.卷一○.湖南长沙景岑禅师》:“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水浒传》第二回:“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安身立命。”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我怎好搅扰得他?不免辞谢了他,我自上岸,一路乞食,再图安身立命之处。”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建立门庭,已绝望风雅。然其中有本无才情,以此为安身立命之本者,如高廷礼、何大复、王元美、钟伯敬是也。”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们正在青年,须要晓得安身立命的道理。”
立命安身
lì mìng ān shēn
即“安身立命”。见“安身立命”条。《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不但这样,还要给他立命安身。那时才算当完了老哥哥的这差,了结了我的一条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