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小偷
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某乙》)
东汉灵帝时小官吏陈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无私。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他的屋里躲在屋梁上,他发现后并没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儿子、孙子叫到身边,给他们讲如何做人,不要学梁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动就下地求饶。陈寔给钱放他回。
陈寔,字仲弓,东汉许人。个性平和,处事公正,即使在他退休后,乡民之间起争执时都会来找他裁断,是地方上的表率。一天夜里,有窃盗潜入他家,躲在屋梁上,想趁机偷取财物,但被陈寔发现了。他没有声张,只是将子孙召集过来,态度严正地训诫说:“人要常常自我勉励,不可以松懈。做坏事的人,不见得本性就坏,只是平常对自己要求不严,又不知学好,长久下来养成了坏习惯!就好像是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样。”窃贼一听,大惊失色,从屋梁上跳下来。陈寔对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坏人,想必是因为贫困才不得已出此下策,现在送你两疋绢布。”从此县里不再发生窃盗之事。后来“梁上君子”被用来作窃贼的代称。
躲在梁上的人。窃贼的代称
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宋· 苏轼《东坡志林》
窃贼的雅称。《后汉书.卷六十二.陈寔传》:“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才上房,后脚一带,又把一溜簷瓦带下来,唏溜哈拉,闹了半院子,闹的大不成个梁上君子的局面。”
德语 Einbrecher (S, Sprichw)
法语 (lit.) le gentleman sur la poutre, (fig.) un voleur
君子 :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ㄧ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窃贼的雅称。《后汉书.卷六二.荀韩钟陈列传.陈寔》:“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才上房,后脚一带,又把一溜檐瓦带下来,唏溜哈拉,闹了半院子,闹的大不成个梁上君子的局面。”
梁,不能写作“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