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字典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一口同声的意思
kǒu tóng shēng

一口同声

成语一口同声的知识

● 一口同声的解释

犹一口同音。

● 一口同声的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 一口同声收录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 一口同声的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 一口同声的典故

此处所列为“异口同声”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异口同声”典源作“异人同辞”。《战国策》为古代史学名著,原作者不详,由汉朝刘向编订而成,是记录东周后期诸国争战,纵横家为君王所拟定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之史书。《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了秦军借道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齐威王因此派章子率兵应战。当齐军与秦军扎营,互相对峙时,使者往来频繁,于是章子便派部分军士把徽章换成秦军的样子混入秦军。此时齐国的探子回报说章子带领齐军入秦,齐威王听了之后并没有什么反应。接着又有探子回报说章子率齐军向秦军投降,齐威王一样也没有什么回应,这样的状况发生了好几次,朝臣就问齐威王说:“不同的探子都一致地说章子败降了,国君为何不派其他将领发兵击杀他呢?”齐威王因为坚信章子的忠诚,所以回答说:“章子绝不会背叛我的,为何要派兵击杀他呢!”过没多久,就传来齐军大获全胜的捷报。后来“异口同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众人的说法或看法相同。“异口同声”较早的书证如《抱朴子.内篇.道意》:“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于是疑惑,竟于莫敢。”

● 一口同声的意思

犹一口同音。

● 一口同声的词语分开解释

一口 : 1.一人。2.一人之口。3.出语一致,异口同声。4.犹一言。5.指一口之量。6.一孔。7.表数量。犹言一具,一把。8.表示说话不犹豫或不改口。9.满口。
同声 : 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4.指言语腔调相同。

● 一口同声的网络解释

一口同声是一个词语,解释是异口同声,指从不同的人口中听到相同的话。

● 一口同声的释义

义参“异口同声”。见“异口同声”条。

● 一口同声的典源

此处所列为“异口同声”之典源,提供参考。

《战国策.齐策一》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1>将而应之2>。与秦交和而舍3>,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4>,以杂秦军。候者5>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顷6>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7>击之!”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注解〕

章子:指匡章,又称匡子、田章。战国时齐国名将。

将而应之:率领军队迎战。将,率领。

交和而舍:两军相对,驻军扎营。

徽章:佩戴在身上用以识别的标志。

候者:军中侦察敌情的人。

顷:不久。

曷为:何故、为什么。为,音ㄨㄟˋ

● 一口同声的书证

《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绘芳录》第四四回:“急得王氏没主意,四处遍求名医,皆是一口同声的说,王氏又去求签问卜,说的都不甚好。”

● 一口同声参考词语

异口同声

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

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宝刀未老文字的意思
成语一口同声图片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