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都。指边说边哭,形容极其悲恸、哀伤的样子
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十分哀伤
此处所列为“声泪俱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王彬,是王廙的弟弟,他的生平事迹附于《晋书.卷七六.王廙列传》下。东晋时,大将军王敦因恃功专横,有意篡夺元帝司马睿的政权,于是发兵反叛,打入石头城(今南京市)。元帝为了使王敦能停止叛乱,就派王敦的堂弟王彬去劝说。当时正值王彬的好友周?遇害被杀,因此王彬先到周?的坟前吊祭,痛哭了一场,然后才去见王敦。王敦见他面容忧伤的样子,就问了原因。王彬哭着说:“刚刚我在周?的坟前痛哭,现在心里还很难过。”王敦听了,很生气的说:“周?会有今天的下场,是他自找的,有什么好怜悯的。”王彬说:“周?是我们的朋友,也是一个忠臣,今天却遭到这样的下场,很令人感伤惋惜。”接着突然生气的指责王敦:“你反叛作乱,残杀忠良,意图不轨,想要夺取政权,日后将会为家族带来祸害。”一边说着,一边随着慷慨的声调而流下了眼泪,情绪激昂。王敦看了这样的场面,更加生气,本想把王彬杀了。当时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导也在场,一直试图从中调解,以平息双方的怒气,但王彬仍然无所畏惧,神色自若,最后王敦因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还是放过了王彬。“声泪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极度悲恸、激动。
见"声泪俱下"。
声泪 : 1.边诉说边哭泣。
声泪俱发,形容极其悲恸。近义词:声泪俱下
义参“声泪俱下”。见“声泪俱下”条。
此处所列为“声泪俱下”之典源,提供参考。
勃然:因发怒而脸色突变的样子。
敦:王敦(西元266∼324),字处仲,东晋临沂人,王导的从兄,晋武帝的女婿。西晋亡,举族避乱江南,和从弟王导同在元帝朝廷做大官,主持国政。官至征南大将军,拜侍中,领江州牧,恃功专横,后举兵反,中途病死。
抗旌:举旗。旌,音为ㄐㄧㄥ。
犯顺:反叛作乱。
祸及门户:祸害延及家族。
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调食制用,先发我私;捐甘攻苦,皆自我始;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
声泪俱下
shēng lèi jù xi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