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紧急情况下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红火球在大腿上一搁,烧得大腿肉嗤溜溜地响,他声色不动。”
此处所列为“不动声色”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不动声色”原作“不发声色”。韩愈是唐代文学家,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气势宏伟、融会古今,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为学高识广,曾任国子博士,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教授,颇负盛名。当时的中书令许国公赠予太尉韩公神道碑,请韩愈代为撰写碑铭。韩愈在碑铭中写到太尉韩公为人处世的特点:与人保持距离,不和任何人嘻笑亲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轻松笑语,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还要贵重的赏赐一般;他在判案时也从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严明,只就法律论断,因此几乎没人敢犯法。后来“不动声色”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张扬的冷静态度。如《水浒传》第八六回:“宋江见这三路军兵,尽皆退了。大驱宋军人马,逩来夺取幽州。不动声色,一鼓而收。”
不动声色。形容态度从容镇静﹐不随意流露感情。
言辞语气和脸色容态,镇静自若。《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亏得芜湖道广有才情,声色不动,先把芜湖日报馆的洋东找了来。”
声色 : ①说话时的声音语气和表情气色:不动声色|声色俱厉。②歌舞美女:不近声色|去声色,禁嗜欲。
义参“不动声色”。见“不动声色”条。
此处所列为“不动声色”之典源,提供参考。
畛域:范围、界限。畛,音ㄓㄣˇ。田间分界的道路,引申为界限。
戏狎:嬉戏亲近。
《元史.卷一三七.阿礼海牙列传》:“时虽甚危急,阿礼海牙朝夕出入,声色不动,怡然如平时,众赖以安。”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五:“高文良公巡抚江苏,为制府某所凌,势岌岌乎殆矣,而公声色不动。”
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变) bú dòng shēng s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