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因:沿袭。原指皇家粮仓里;陈粮再加上陈粮;年年堆积。后用以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改进和创新。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毫无创新
而儒者又疏阔,其言庸迂,陈陈相因。(清 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
西汉初年,刘邦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使得农业生产突飞猛进。汉文帝和汉景帝仍坚持这个既定的国策,因此国库里钱币堆成山,粮库里积压的粮食无数,陈陈相因,仓库容纳不下,只好露天堆放,很多谷子腐烂不能再食用了。
根据《史记.卷三○.平准书》的记载,汉代初期,国家太平无事,老百姓丰衣足食,各地方粮仓里都积满了谷子,府库中财物充足。至于京都就更不用说了,京城里库存的钱币数以万计,穿钱的绳索都已腐烂而难以点数实际的金额。京城的大粮仓里的粮食,逐年不断地增加,仓库已经塞满装不下,就露天乱堆在粮仓之外,而这些粮食最后竟都霉烂腐败而不能食用,可见汉代初期国家仓廪充实的实况。“陈陈相因”原说旧谷一年一年地累积堆陈;后来被用来比喻因袭旧例,缺乏创新。
仓中粮食逐年累加,久而不食,则变为陈粮。后以此比喻处理问题因袭旧法,毫无改进
原指京都仓库的粮食逐年增加,致陈粮上再堆陈粮。《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后比喻因袭旧例,而无革新进步。近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因循沿袭反标奇立异,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另创新格
旧谷一年一年地累积堆陈。语出《史记.卷三○.平准书》。后用“陈陈相因”比喻因袭旧例,缺乏创新。
陈,不能写作“阵”。
廪庾:指粮仓。庾,音ㄩˇ,露天积谷的场所。
校:数,计算的意思。
太仓:政府积藏粮食的地方。
陈:旧。
《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源)
《宋史.卷四○八.汪纲列传》:“平江积米数百万,陈陈相因,久而红腐,宜视其收贮近久,取饷辇下百司、诸军。”
宋.杨万里〈眉山任公小丑集序〉:“诗文孤峭而有风棱,雄健而有英骨,忠慨而有毅气……非近世陈陈相因、累累随行之作也。”
《续资治通鉴.卷一五六.宋纪一五六.宁宗嘉泰四年》:“时关上积粮八百余万斛,然陈陈相因,庾吏率全其扃钥以相授,至可食者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