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
宋 无名氏《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邪?”
主谓式;作宾语;用于讥讽人
子牙笑曰:“邓将军,你这篇言词,真如痴人说梦。”(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三回)
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释惠洪(西元1071~1128),名德洪,字觉范,俗姓彭(一作姓喻),宋筠州新昌县(今江西宜丰)人,为宋代著名的诗僧。惠洪精通佛学,擅长诗文,著述甚多,尤其以《冷斋夜话》最为著名,这书的内容主要是在论诗,但其中也夹杂了一些传闻琐事。书里收录一篇〈痴人说梦梦中说梦〉,内容叙述唐高宗龙朔年间,有位外国僧人来到江淮地区,出自于好奇的缘故,有人便问起这位僧人:“你姓甚么?”僧人回答说:“姓何。”接着这人又问说:“何国人(即哪一国的人)?”僧人回答说:“何国人。”对于这段带有浓厚禅机的对答,唐代李邕无法参透,以致于在叙写这位外国僧人的生平时,只根据其中对话就在碑文里写上:“大师姓何,是何国人士。”惠洪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评论说:“这正像是对着痴人说荒诞不经的梦话呀!”后来原文中的“痴人说梦”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说法荒诞,不切实际。但语意与典源所指不明事理的痴人,听完荒诞说法后却信以为真,意思已经有所不同。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痴人信以为真,后用指愚昧者口出妄诞之言
邓将军,你这篇言词,真如痴人说梦。——《封神演义》五十三回
本作痴人前说梦,意指对傻子说梦话,多生误会。后转为痴人说梦,比喻愚者所说的不合实际之空谈。《封神演义.第五三回》:“邓将军,你这篇言词,真如痴人说梦。”《镜花缘.第一八回》:“甚至此书一出,群书皆废,何至如此?可谓痴人说梦。”也作“痴儿说梦”。
痴人 : 1.亦作"痴人"。2.愚笨或平庸之人。3.天真而与世无争的人。
说梦 : 1.谈论梦中的事。2.说梦话。引申为说昏愦的话。
痴人说梦:词语
痴人说梦:黄凯芹演唱歌曲
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 “痴人说梦”现用来形容愚昧的人说荒诞的话。这和它原来的意思就不同了。
不明事理的痴人,听完荒诞说法后却信以为真。 语出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痴人说梦梦中说梦》。后用“痴人说梦”比喻说法荒诞,不切实际。
痴,不能写作“吃”。
见“白日做梦”(24页)。
典故或见于宋.黄庭坚〈书陶渊明责子诗后〉。
僧伽:梵语Saṃgha的音译。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此指僧侣。
龙朔:唐高宗李治年号,始于西元661年,结束在663年,前后共三年。
李邕:(西元678年~747年),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学者李善之子,擅长行书并以此闻名于世。玄宗时,任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为人刚正不屈,后为李林甫所害。
《爱日斋丛钞》卷三:“按东坡诗云:『我笑陶渊明,种秫二顷半。妇言既不用,还有责子叹。』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耶?”
元.叶李〈纪梦〉诗:“痴人说梦聊一快,我独知命不少惊。”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子牙笑曰:『邓将军,你这篇言词,真如痴人说梦。今天下归周,人心效顺,即数次主帅,俱兵亡将掳,片甲无回。今将军将不过十员,兵不足二十万,真如群羊斗虎,以卵击石,未有不败者也。』”
《野叟曝言》第一回:“从来解诗者,偏将此二句解错,所以意味索然!何尝不众口极力铺张,却如矮子观场,痴人说梦。”
《镜花缘》第一八回:“今大贤说他注的为最,甚至此书一出,群书皆废,何至如此?可谓痴人说梦!”
痴儿说梦
chī ér shuō mèng
犹“痴人说梦”。见“痴人说梦”条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十里深窈窕〉词:“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三.考索.墓碑》:“而后之人习焉不察,以为昌黎曾有此例,刻之文集中,而其子孙竟即以原稿上石者,实是痴儿说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