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沿袭;陋:简陋;就:将就。马虎凑和;任其简陋;不求改进。指就着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
汉 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因为经费不足,只能因陋就简。
“因陋就简”原作“因陋就寡”。秦时焚书坑儒,只留下医药及卜筮之书,其余书籍几乎付之一炬。汉兴之后,朝廷为了复兴文化,一方面广搜经书的断简残篇,一方面也请年老学者口述经文,以当时通用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汉武帝时,鲁恭王破坏孔子故居,在墙壁中发现了由秦前文字所写成的经书。哀帝时,刘歆又于秘府校书时发现了其他的古文经书。因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隶书写成的经书被称为“今文经”,而由秦前文字写成的经书则称为“古文经”。两者的经书虽同,但内容实有出入,且两派学者的治学研究态度更是大相迳庭,今文经学者偏重微言大义,被朝廷视为标准,由博士学官讲授;古文经学者则偏重于名物训诂,流传于民间。因此两派学说时见互相攻诘对立。刘歆是西汉末年的古文经学者,为刘向之子,他继承父志,整理群书,编成《七略》,是我国目录学的鼻祖。当时刘歆为了支持设立古文经的学官,撰〈移书让太常博士〉,责备太常博士,认为他们不重视古文经的价值,只在今文经的断简残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琐碎工作,态度马虎,不求完备,这样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法对经书完全通晓。后来刘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变为“因陋就简”这句成语,比喻迁就简陋的现有条件去做事。
指将就原有的简陋条件 [办事]。比喻任其简陋、不求改进
当丰亨豫大之时,而为因陋就简之说,君臣上下,动以此借口,于是安意肆志,无所不为,而大祸起矣。——宋· 朱熹《朱子全书》
迁就简陋的条件而不求完美。《元史.卷一九九.隐逸传.杜瑛传》:“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再说安徽省虽是个中等省分,然而风气未开,诸事因陋就简,还照著从前的那个老样子。”近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反铺张浪费,繁文缛节,精益求精
比喻做事马虎,不力求完善美备。语本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后亦用“因陋就简”比喻因循或迁就简陋的现实环境去做事。
陋,不能写作“漏”。
罢老:劳乏、困倦。罢,音ㄆㄧˊ,通“疲”。
究:完全通晓。
宋.朱熹〈论都昌创寨劄子〉:“夫论事不论其利害之实,而欲因陋就简,偷合取容,以徇目前一切之计,此乃世俗浅陋之常谈,宜不足以惑高明之听。”
《元史.卷一九九.隐逸列传.杜瑛》:“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
《续资治通鉴.卷一○○.宋纪一○○.高宗建炎元年》:“荆、襄、关、陕、江、淮,皆备巡幸,并令因陋就简,饮食不事丰美,亭传仅备风雨,桥梁舟楫,取足济渡,道路毋治,官吏毋出,有司百吏敢搔扰者,重置于法。”
《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再说安徽省虽是个中等省分,然而风气未开,诸事因陋就简,还照着从前的那个老样子。”
《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三十年,河南巡抚陈夔龙以河南省原有机器局,因陋就简,未能讲求新法,请增购机器十部,及一切应用物件。”
因陋就寡
yīn lòu jiù guǎ
犹“因陋就简”。见“因陋就简”条。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源)
唐.薛登〈论选举疏〉:“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于是后生之徒,复相仿效,因陋就寡,赴速邀时。缉缀小文,名之策学,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九.拟题》:“读《论》惟取一篇,披《庄》不过盈尺。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因陋就隘
yīn lòu jiù ài
犹“因陋就简”。见“因陋就简”条。宋.魏了翁〈眉州创贡院记〉:“士之投牒益盛于前,顾犹寓试于开元佛舍。因陋就隘,不谓阙典。”
将陋就简
jiāng lòu jiù jiǎn
即“因陋就简”。见“因陋就简”条。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三.杂记上.率由旧章》:“而监造之绅衿华凤仪辈,因人碌碌,亦不与韩君辩,将陋就简,数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