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一支思想涣散、纪律松弛的队伍参加比赛能不一败涂地吗?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 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 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 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 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 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 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 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 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
“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择别人吧!” 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 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例如一个商人因贪图眼前之利,盲目推销劣货,但消费者却 不去上当,于是这个商人货物积滞,周转不灵,而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又如一个球 队,因为球员间合作得不紧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脚乱,以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据《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载,刘邦为沛县丰邑人,秦末,离开家乡,流亡在外。后因沛县县令的号召,带着上百名徒众,准备回乡响应陈涉的起义。但当大批人马抵达时,县令唯恐有变,又反悔了,令人将城门关闭,不让他们进来。刘邦于是写了一封给城中父老的信,绑在箭上,射入城里,信中说:“大家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你们如今虽然奉命替县令守城,但现在各地诸侯都起义了,马上会来屠城。此时大家只有合力把县令杀掉,选择可担当重任的家乡子弟取而代之,响应起义的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则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杀的命运了。”于是沛县百姓杀了县令,大开城门,迎接刘邦,想推举他为县令,但刘邦推辞说:“如今天下正乱,诸侯并起,现在如推举了不适当的将领,一旦失败,将会是肝脑涂满大地的惨况。我不是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是怕自己才能低劣,没有办法保全大家。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各位另外推选一位能够胜任的人。”因为大家一致的坚持,刘邦在多次谦让后,终于接下了沛县县令的职位,并带领群众继续抗秦,把暴秦推翻。后来“一败涂地”这句成语引申用来形容做事失败,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收拾局面
一旦战败身死,则肝脑散落满地。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后形容失败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新唐书.卷七八.宗室传.永安王孝基传》:“夏城坚,攻之引日,宋金刚在近,内拒外彊,一败涂地。”《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甲午一役,未及交绥,遽尔一败涂地。”近片甲不留,落花流水反百战不殆,不败之地
一败 : 1.一旦失败或一次失败。2.完全失败。3.全部败落。
涂地 : 1.谓涂抹﹑漫布于地。2.惨死;遭受残害。3.谓彻底败坏而不可收拾。
“一”,典源作“壹”。“壹”同“一”。一旦战败身死,将会是肝脑涂满大地。 语出《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后用“一败涂地”形容做事失败,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涂,不能写作“图”。
“一败涂地”和“一蹶不振”;都形容“失败惨重”。不同在于:①“一败涂地”偏重在失败的惨重程度;是就一时的情况来看;并能东山再起;“一蹶不振”偏重在失败后的严重后果;就长远的发展情况来看;是就此衰落;完蛋。②“一败涂地”只指失败;并可引申为“糟得一塌糊涂;坏得不可收拾”;“一蹶不振”不仅指失败;还可指挫折;指人在精神上;身体及健康上所受的打击及严重后果。
刘季:刘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人,汉代开国之君,也是中国第一位平民皇帝。秦末群雄并起,刘邦亦起兵于沛,沛人拥立他为“沛公”。
沛:秦泗川邵之属县。故城在今江苏沛县东。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人苦于秦朝之苛政已久。
能薄:能力薄弱。
萧、曹:指萧何与曹参。萧何(?∼西元前193),西汉沛县人。辅佐汉高祖定天下,论功第一,封酂侯。汉初律令多出于他的手笔。卒谥文终侯。曹参(?∼西元前190),字敬伯,西汉沛县人。与萧何共同辅佐高祖定天下,封平阳侯。继萧何为相,一遵萧何所制定的规律,故后世有“萧规曹随”之语。卒谥懿侯。
种族:族诛。种,音ㄓㄨㄥˇ,家属亲人。族,诛杀远近亲族。
《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新唐书.卷七八.宗室列传.永安壮王孝基》:“夏城坚,攻之引日,宋金刚在近,内拒外彊,一败涂地。”
宋.陈亮《陈亮集.卷六.酌古论二.苻坚》:“使坚而不退,则晋之计将出于此,而百万之师一败涂地,天下之人将以为谋略不世出矣。”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越民考》:“郡民老幼皆号泣曰:『杀我总督官,我尚何生为!』壮者助中军殊死战,台军一败涂地。”
明.张和仲《千百年眼.卷七.晋室所以败》:“富而不能劳,贵而不能治,一败涂地,而不复振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九.内合.言官论人》:“今(张)江陵功罪,约略相当,身后一败涂地。”
《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甲午一役,未及交绥,遽尔一败涂地。”
《红楼梦》第七四回:“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清.王韬《淞滨琐话.卷三.真吾链师》:“邵母曰:『京江徐氏,昔亦缙绅旧族,今虽少衰,然薄田数顷,亦足以自活,不谓至此子,而一败涂地也。』言之不胜呜咽。”
壹败涂地
yī bài tú dì
即“一败涂地”。见“一败涂地”条。《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源)
大败涂地
dà bài tú dì
义似“一败涂地”。见“一败涂地”条。宋.陆游〈书贾充传后〉:“赤壁之役,以魏武之雄,乘破竹之势,而大败涂地,终身不敢南乡。”
《聊斋志异.卷五.郭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