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西汉时期,文学家司马相如写《上林赋》虚设楚国的子虚和齐国乌有两人丰富的言论,极力铺陈太子上林苑的繁华。上林苑面积很大,有八条河流奔腾不息,各种珍奇禽兽无所不有。花草树木到处都是,草木随风摇荡起伏像大海中的波浪。
“望风披靡”原作“应风披靡”。司马相如,字长卿,汉蜀郡成都人,为汉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因〈子虚赋〉被汉武帝召见,后作〈上林赋〉,描写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汉武帝见了大喜,遂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上林赋〉内容以虚构的人物:楚国子虚先生、齐国乌有先生、汉朝无是公三人的对话,描写诸侯、天子的游猎盛况和天子上林苑的豪华壮丽。其中无是公描述汉武帝时的上林苑:地域广大,山川雄奇,花草繁盛。各种香草遍布在广阔的大泽,蔓延在广大的平原之上,迎着微风伏倒,散发着浓烈的芳香。后来“望风披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为强大的气势所压倒。
比喻在强大势力面前纷纷倒下,也比喻军无斗志,看到敌人气势强盛不战而溃
草木随风伏倒。形容为强大的气势所压倒,或为敌人气势所震慑,未作战就溃败了。《元史.卷一五○.张荣传》:“诘旦,敌兵整阵至,荣驰之,望风披靡,夺战船五十艘。”《痛史.第六回》:“未曾交绥,先自望风披靡。”也作“望风而靡”。
望风 : 为搞秘密活动的人观察风头动静:坐在门外望风。
披靡 :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溃败:望风披靡|所向披靡。
草木迎风倾伏倒。语本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后用“望风披靡”形容为强大的气势所压倒。
靡,不能写作“糜”。
鲜枝:一种香草,可染红色。
黄砾:一种香草,其根可染黄色。
蒋芧:植物名。蒋,禾本科菰属,嫩茎可供食用,俗称“茭白笋”。芧,音ㄓㄨˋ,三棱,亦称荆三棱,可入药。
青薠:香草名。一种似莎而大的草。薠,音ㄈㄢˊ。
布濩闳泽:遍布广阔的大泽。濩,音ㄏㄨㄛˋ,雨水从屋檐向下流的样子。闳,音ㄏㄨㄥˊ,宏大。
延曼:扩展延伸。曼,通“蔓”。
丽靡:华丽奢靡。靡,华丽。
披靡:草木随风倾倒的样子。
扬烈:飘扬浓烈。
《元史.卷一五○.张荣列传》:“荣驰之,望风披靡,夺战船五十艘,麾抵北岸,济师,众军继进,乘胜破张、盘二山寨,俘获万余。大将阿术鲁恐生变,欲尽杀之,荣力争而止。”
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七出:“吾自起兵以来,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河北州县,已望风披靡。”
《痛史》第六回:“宋兵那里还立得住阵脚,未曾交绥,先自望风披靡,任凭孙虎臣与夏贵两个百般镇压,只是镇压不住。”
从风而靡
cóng fēng ér mǐ
犹“望风披靡”。见“望风披靡”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文史通义.内篇二.朱陆》:“世有好学而无真识者,鲜不从风而靡矣。”
应风披靡
yìng fēng pī mǐ
即“望风披靡”。见“望风披靡”条。《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引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蒋芧青薠,布濩闳泽,延曼太原,丽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源)
望风而溃
wàng fēng ér kuì
犹“望风披靡”。见“望风披靡”条。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闭门避蛮》:“每岁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蛮旗才举,望风而溃。”
《东周列国志》第九五回:“独乐毅自引燕军,长驱深入,所过宣谕威德,齐城皆望风而溃,势如破竹,大军直逼临淄。”
望风而靡
wàng fēng ér mǐ
犹“望风披靡”。见“望风披靡”条。《汉书.卷六○.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明.邵璨《香囊记》第二○出:“将士望风而靡,三四十万军马,不剩得一二千。”
闻风披靡
wén fēng pī mǐ
犹“望风披靡”。见“望风披靡”条。清.王省山〈附贼行.悯胁从也〉诗:“从贼岂所喜,愈胁日愈多,数万犹不止,恃其乌合众,闻风皆披靡。”
随风而靡
suí fēng ér mǐ
犹“望风披靡”。见“望风披靡”条。《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邹传.杨恽》:“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