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量齐观”。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清·何守奇评:“齐量等观,则词林诸公,安非出于造物之戏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多用于否定句
这两个问题不能齐量等观
此处所列为“等量齐观”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等量齐观”的“等”、“齐”都有等同、相同的意思,所以这句成语就有一齐、同等看待的意思。清代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三.刘仲尹参涪翁得法》中表明,他并不完全赞同元好问说刘仲尹诗学习黄庭坚而得法这个论点,以为只是学涪翁而意境稍变而已。文中就用了这句成语。况周颐认为刘氏虽然是学法于黄庭坚,但两人诗中的境界则大不相同。好比林木佳胜,黄庭坚的诗能够郁苍耸秀,即便不经意的地方,也像老干杈枒一样,没有一根丑枝。而刘仲尹的诗苍秀大概可以与黄庭坚相似,但在不经意处的杈枒,则不及庭坚远甚!这就好像两人同样写景,有一个添加了朦胧明月来增加韵味,补写了雨露而转具湿润的感受。对词的意境可以稍作改变,但怎么可以说两个人的作品不分上下,同等看待呢?
同“等量齐观”。
齐量 : 1.犹等同。2.犹同量。谓存在的时间同样长久。
义参“等量齐观”。见“等量齐观”条。
此处所列为“等量齐观”之典源,提供参考。
况周颐:字夔笙,号蕙风,着有《蕙风词话》一书。书中,他认为填词重在抒写性情襟抱,并以沉着浑厚的宋词为规范,偏重在气格和意境。书中并评论古人的词,兼及记事和考证。
典故或见于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
元遗山:元好问(西元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秀容人。系出元魏,七岁能诗,兴定三年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继承韩柳,结构严密。诗主风骨,反对浮艳。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
刘龙山仲尹:刘仲尹,字致君,号龙山,金盖州人,生卒年不详。能作诗。
譔:音ㄓㄨㄢˋ,著述。
蕴藉:含蓄不外露。
涪翁:黄庭坚(西元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涪,音ㄈㄨˊ。
蒙:无知者。此处为况周颐自谦之词。
乌可:怎可。
《聊斋志异.卷九.王子安》何守奇评:“子安弋获心切,故狐戏之。然当其心满意足时,何知为戏?齐量等观,则词林诸公,安非出于造物之戏也?世事种种色色,不必认真。”
等量齐观
děng liàng qí 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