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此处所列为“锱铢必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锱铢必较”原或作“计较锱铢”。锱铢,音ㄗ ㄓㄨ,是古代极小的计算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用以比喻极细微。连像锱铢那样微小都要计较,表示一个人十分小气,凡事斤斤计较。颜之推(西元531∼?)字介,北朝齐临沂人。博览群书,词情典丽。初仕梁,以乱奔齐,历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齐亡,仕周为御史上士,隋初,太子召为学士。撰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论立身治家之道,辨正世俗之谬,以训后人,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在《颜氏家训.治家》中,颜之推提到当时民风败坏,民间嫁娶之时,经常有卖女儿来赚钱的事情发生,双方非但不以为怪,甚至还讨价还价,连一点小钱都要斤斤计较,和一般的买卖无异。这样的婚姻,由于不注重对方的人品教养,通常都是后患无穷,所以他提醒子孙不可不慎!“铢锱必较”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连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计较。出现“铢锱必较”的书证如宋.陈文蔚《陈克斋集.卷三.杂着.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铢:古时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计较特别细小的事
乐天既退闲,放浪物外,若真能脱屣轩冕者。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较量,而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着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宋· 胡仔《柳柳州》
斤斤计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著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也作“锱铢必较”、“锱铢较量”。
校量 : 1.衡量;考查。2.较量,计较。
义参“锱铢必较”。见“锱铢必较”条。
此处所列为“锱铢必较”之典源,提供参考。
输绢:给予绢帛。绢,音ㄐㄩㄢˋ。
比量:比试较量。
锱铢:音ㄗ ㄓㄨ。古代极小的计算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用以比喻极细微。
责:要求、索取。
市井:指买卖行为。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着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
锱铢必较
zī zhū bì j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