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出处】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画饼,画成的饼。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价值。根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卢毓为人正直不阿,敢于上谏直言,颇得魏明帝赏识,任命为吏部尚书,担任推举人才的工作。魏明帝向来厌恶那些声名显扬,却无才学的人,这时刚好中书郎一职出缺,于是下诏要求卢毓推举人才时要注重真才实学,不要选那些徒具名声的人,否则便像在地上画饼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后来“画饼充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于实际。亦用来比喻徒事空想无益于事。
画个饼子来解饿。本比喻徒有虚名而于实际无好处。后多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魏文帝令大臣卢毓推举人才,强调须有真才实学,不可徒具名声,否则便像在地上画饼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典出《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卢毓传》。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于实际。《续传灯录.卷二○.(卢山)开先(广鉴)行瑛禅师》:“谈玄说妙,譬如画饼充饥。入圣超凡,大似飞蛾赴火。”亦比喻聊以空想安慰自己。《水浒传.第五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也作“画饼充饥”、“充饥画饼”。近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中国成语之一。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意思是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用来欺骗别人。
画饼解饥。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于实际。语本《三国志.卷二二.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卢毓》。后亦用“画饼充饥”比喻徒事空想无益于事。
“望梅止渴”
画,不能写作“划”;充,不能写作“冲”;饥,不能写作“肌”。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画饼充饥”还有实际的行动;“望梅止渴”却没有实际行动。
卢生:卢毓(?∼西元257),字子家,三国魏涿郡人。十岁而孤,以学行见称。颇得魏明帝赏识,下诏任其为吏部尚书,掌管人才选用。
啖:音ㄉㄢˋ,吃。
唐.冯用之〈权论下〉:“其或不可为而为,则礼义如画饼充饥矣;不可施而施,则礼乐如说河济渴矣;不可威而威,则刑名如治丝而棼矣。”
《石门文字禅.卷一七.香严》:“画饼充饥人笑汝,一庵归扫南阳坞,击竹作声方省悟。”
宋.赵蕃〈晚行田间书事〉诗二首之二:“我生饱识田家趣,只坐无田归计迟;纵是无田佣可得,莫将画饼欲充饥。”
元.杜善夫〈耍孩儿.风调雨顺民安乐〉曲:“若是携得歌妓家中去,便是袖得春风马上归。同岳司蹬弩劳神力,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二六出:“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充饥画饼
chōng jī huà bǐng
犹“画饼充饥”。见“画饼充饥”条。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
明.孟称舜《桃源三访》第四折:“兀记他去年此日花前笑语明,今都做充饥画饼。”
画饼充饥
huà bǐng chōng jī
即“画饼充饥”。“饥”通“饥”。见“画饼充饥”条。唐.冯用之〈权论〉:“圣人知道德有不可为之时,礼义有不可施之时,刑名有不可威之时,由是济之以权也。其或不可为而为,则礼义如画饼充饥矣。”
《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