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晋 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
茅盾《锻炼》:“上梁不正下梁歪,伤兵们果然做得过分一点。”
宋朝时,陈州接连发生自然灾害,朝廷派贪官刘得中和杨金吾开仓卖粮,他们假公济私抬高粮价,还在粮食里掺沙,分量还不够。老百姓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极为愤慨,但也没办法,只有叹息:“上梁不正下梁歪”。 【出处】上不正,下参差。 晋·杨泉《物理论》 【解释】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上下级关系
比喻地位或声誉高的人品行不好,下边的人也仿效而学坏
比喻在上位的人或长辈行为不正,在下位的人或晚辈受其影响,也跟著行为不正。《金瓶梅.第二六回》:“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你既要干这营生,誓做了泥鳅怕污了眼睛,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比如:长辈们在小一辈的面前做不正当的事〔抽烟,打架〕,久之,小一辈也会学长辈们抽烟,打架了。
这是源于百姓生活的一个俗语。原来人们居住的房屋大多都是土木结构,要由掌握建房技能的木工师傅来建造完成。这种房屋形式多样,有的华丽雄伟,如宫殿寺庙,有的简陋朴素,如居民住房。但无论其大小好坏,都要有柱(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栋(脊檩,正梁)、梁(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檩(架在山墙或屋架上用来支撑椽子的长形构件)、椽(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直径较小的木料)等构件组成。一般两间房屋要有三梁六柱,但有的是多梁多柱。 木制结构的房屋结构严密,具有很深奥的科学原理。所以一旦上梁安放不正,就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下梁自然也不正了。后来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比喻起主要作用的人如领导和长辈做事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其余的人就会跟着这样做。
比喻在上位的人或长辈行为不正,在下位的人或晚辈受其影响,也跟着行为不正。如:“不用奇怪那小孩有不礼貌的行为,这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结果。”《金瓶梅》第二六回:“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你既要干这营生,誓做了泥鳅怕污了眼睛,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