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若使他回来了,我们就应该如鱼得水,欢喜的了不得,那里还有功夫在这里纳闷呢!(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东汉末年,刘备从汉献帝刘协那里弄个名正言顺的皇叔身份,没有得到固定的封地,只好投奔同族刘表,刘表送给他新野地区,经过司马徽等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赤壁之战大胜曹操,刘备骄傲地说得到孔明他就如鱼得水。
“如鱼得水”是一句来自于生活体验的成语。鱼是无法离开水生活的,所以将鱼放入水中,才能得其所哉。这句成语可以用作许多比喻:例如用鱼于水中之姿来比喻用笔之法的灵活,秦代李斯〈用笔法〉就有“如游鱼得水”的说法。这可能是文献上较早出现的用法。也可以用鱼和水的两相契合,来比喻得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或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例如三国时代,刘备得到孔明相助,就说自己“犹鱼之有水”,见于《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另外也可以用鱼和水的亲密关系,来比喻人和人的关系极为亲密。例如《喻世明言.第三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说及两位主角“如鱼得水,似漆投胶”。这种用法经常指的是男女情爱之事。
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也比喻有所依靠
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三国演义》
好像鱼和水般的契合。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或很适合的环境。《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近闻刘豫州三顾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红楼梦.第六六回》:“次日,又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也作“如鱼似水”、“犹鱼得水”。
如鱼得水:成语解释
如鱼得水:纺织物品牌
如鱼得水:东方卫视综艺节目
如鱼得水,汉语成语,意思是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一)像鱼得游于水。如鱼游水之姿,比喻笔法的灵活。语本秦.李斯〈用笔法〉。
(二)像鱼得游于水。如鱼得水之乐,比喻得到志同道合的人或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环境。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
(三)像鱼得游于水。如鱼和水之亲密,比喻两人间情爱亲密。
语或出《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鱼,不能写作“渔”。
鹰望鹏逝:下笔有如高空盘旋的老鹰,疾飞的鹏鸟,指凌空疾下。
卷:通“卷”,指笔法收敛。
亮: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曾败曹操于赤壁,辅助后主刘禅。志在攻魏以复中原,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
关羽:?∼西元219,字云长,三国蜀河东人。为蜀汉大将,辅佐刘备成大业,后吴将吕蒙袭破荆州,被杀。因其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尊其为“关公”。
张飞:?∼西元22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
先主:刘备(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曾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西元221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史称为“刘先主”。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此处指刘备。
宋.王禹偁〈杜伏威传赞并序〉:“初据江东,为英为雄,如虎啸风。终归帝里,为臣为子,如鱼得水。”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明.高启〈鞠歌行〉:“物有合,势必从,如鱼得水云与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卿久不莅任,朕心悬悬。今见卿来,如鱼得水,卿何故出此言耶?”
《东欧女豪杰》第三回:“若使他回来了,我们就应该如鱼得水,欢喜的了不得,那里还有工夫在这里纳闷呢!”
《红楼梦》第六六回:“次日,又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六.颐养部.疗病.一心钟爱之药》:“一到疾痛无聊之际,势必念及私爱之人。忽使相亲,如鱼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若病魔之辞去者。”
《欢喜冤家.第三回.李月仙割爱救亲夫》:“夫妻二人十分欢喜,如鱼得水,似漆投胶。”
《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金奴与吴山在楼上,如鱼得水,似漆投胶,两个无非说些深情密意的话。”(源)
《醒世姻缘传》第四○回:“二人乍到了那下处,幽静所在,如鱼得水,你恩我爱,乐不可言。”
如鱼似水
rú yú sì shuǐ
犹“如鱼得水”。见“如鱼得水”(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五三出》:“从今两情如鱼似水。日前那怨语,如今尽撇在东流水。”
《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且说朱源自娶了瑞虹,彼此相敬相爱,如鱼似水。”
如鱼在水
rú yú zài shuǐ
犹“如鱼得水”。见“如鱼得水”(二)。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致百辟以协和,如鱼在水;感兆人之归凑,如蚁慕膻。”
游鱼得水
yóu yú dé shuǐ
犹“如鱼得水”。见“如鱼得水”(一)。秦.李斯〈用笔法〉:“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见矣。”(源)
犹鱼得水
yóu yú dé shuǐ
犹“如鱼得水”。见“如鱼得水”(二)。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犹鱼有水
yóu yú yǒu shuǐ
犹“如鱼得水”。见“如鱼得水”(二)。《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源)
鱼水相得
yú shuǐ xiāng dé
犹“如鱼得水”。见“如鱼得水”(二)。唐.李中〈读蜀志〉诗:“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鱼水从相得,山河遂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