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战国时期,梁惠王企图通过战争来扩张领土,称霸诸侯。孟子不赞同他的这种思想,问他扩张的企图是为了什么,梁惠王说想满足自己最大的欲望。孟子说通过打仗而结下仇恨,诸侯们不可能服从于你,你这样做只能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战国时的齐宣王,因为仰慕春秋时齐桓公与晋文公的霸业,很想效法他们,便向孟子请教有关他们的事迹。孟子说他没听说过,但可以为齐宣王讲述如何以仁德统治天下。孟子认为,要以仁德统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顾、爱护百姓。可以先从尊敬自己的父兄、爱护自己的子弟开始,然后推及别人的父兄子弟,这样就能治国、平天下了。如果不从这基础开始做起,就想开疆辟土,使其他诸侯归顺而称霸天下的话,正如同爬到树上去抓鱼,是不可能达成的。后来《孟子》原文的“缘木求鱼”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
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
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璧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后汉书·刘玄传》
爬到树上去找鱼。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也作“求鱼缘木”。近刻舟求剑
爬到树上去抓鱼。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鱼,不能写作“渔”。
辟:同“辟”,开拓。
朝秦、楚:秦和楚为当时之强国,能使之臣服,自能称霸。朝,音ㄔㄠˊ,使之来朝。
莅:音ㄌㄧˋ,光临、来到。此处有君临、统治之意。
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总称。
若:如此。
所为:指兴兵结怨之事。为,音ㄨㄟˊ。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源)
《后汉书.卷一一.刘玄刘盆子列传.刘玄》:“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三国志.卷二五.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高堂隆》:“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宋书.卷七二.文九王列传.建平宣简王宏》:“至于边城举燧,羽驿交驰,而望其擐甲推锋,立功阃外,譬缘木求鱼,不可得矣。”
唐.僧贯休〈行路难〉诗五首之一:“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君不见烧金链石古帝王,鬼火荧荧白杨里。”
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
《封神演义》第三三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聊斋志异.卷六.狼三则》:“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镜花缘》第七回:“今处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而又无善可立;一无根基,忽要求仙,岂非『缘木求鱼』,枉自费力么?”
求鱼缘木
qiú yú yuán mù
犹“缘木求鱼”。见“缘木求鱼”条。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三出:“终朝糊口无恒计,求鱼缘木竟何济。”
缘木希鱼
yuán mù xī yú
犹“缘木求鱼”。见“缘木求鱼”条。《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周举》:“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