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字典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言不由衷的意思
yán yóu zhōng

言不由衷

成语言不由衷的知识

● 言不由衷的解释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言不由衷的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言不由衷收录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 言不由衷的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言不由衷的例句

清 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 言不由衷的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周平王想让虢公忌来取代郑庄公管理朝政,郑庄公就去威胁周平王,周平王只好违心说没这回事,双方交换儿子做人质。周桓王时也是如此,后来郑国强行侵吞朝廷公粮。

● 言不由衷的典故

“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诚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软弱,王室政权完全掌握在诸侯国的郑武公和其子郑庄公手里。对于这样的情况,周平王常常觉得不安,所以想将部分权力转移到虢公手上。郑庄公得知后,前往质问,周平王慑于庄公的气势,只好赶紧否认,并且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诚信。但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便真地将政权移转到虢公手里。郑庄公大为愤怒,于是强夺了周朝两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报复。周、郑两国从此交恶。史家对这件事的评论是:如果承诺不是发自于内心,即使强留人质作为抵押,仍然无法保证彼此能信守约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循礼法,即使没有任何抵押物,也不会破坏盟约。后来“言不由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今则多泛指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 言不由衷的意思

所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形容口是心非

言不由衷,质无益也。——《左传·隐公三年》

言词与心意相违背。如:“他一向讨厌交际场合,因为人们说的尽是些言不由衷的应酬话。”也作“言不由中”。近心口不一,有口无心反肺腑之言,情词恳切,言衷之词,言为心声,语重心长

德语 unaufrichtig sprechen (V)​

法语 (expr. idiom.)​ dire qch sans le penser, dire une chose et en penser une autre

● 言不由衷的释义

“言不由衷”之“衷”,典源作“中”。“中”同“衷”,指内心。“言不由衷”则指所说的话不是发自于内心。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语本《左传.隐公三年》。后用“言不由衷”泛指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口是心非”、“言由衷发”

● 言不由衷的辨形

衷,不能写作“哀”或“忠”。

● 言不由衷的辨析

“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 言不由衷的典源

《左传.隐公三年》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1>,质2>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3>之?苟有明信,涧谿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注解〕

中:同“衷”,内心。

质:音ㄓˋ,人质。春秋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常互以人作抵押,以取信对方。

间:音ㄐㄧㄢˋ,挑拨、分化。

● 言不由衷的辨识

近义成语

口是心非、心口不一

反义成语

心口如一、言为心声、言由衷发、肺腑之言

形音辨误

衷,ㄓㄨㄥ。内心。不可写作“哀”。

“言不由衷”及“口是心非”都有心口不一致的意思。

“言不由衷”常是迫于情势而无法说出真心话,侧重于敷衍、隐瞒,属中性义;“口是心非”则有以言语掩盖心中坏念头的意思,侧重于欺骗、虚伪,为贬义。

言不由衷口是心非例句
在那种场合,大家谈的都是些∼的客套话。
这家伙说一套,做一套,典型∼的伪君子。

● 言不由衷的书证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注引汪伯彦《建炎中兴日历》:“王语伯彦等曰:『宗泽渡河,方到趣行,言不由衷。』”

明.李贽《焚书.童心说》:“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着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七.梁武帝》:“故自隋而之唐,月露风云未能衰止,而言不由衷、无实不祥者,盖亦鲜矣,则(苏)绰实开之先矣。”

● 言不由衷参考词语

信不由中

ㄒㄧㄣˋ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ㄥ

xìn bù yóu zhōng

犹“言不由衷”。见“言不由衷”条。

《左传.隐公三年》:“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源)

信不由衷

ㄒㄧㄣˋ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ㄥ

xìn bù yóu zhōng

犹“言不由衷”。见“言不由衷”条。

《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臧洪传.臧洪》引三国魏.臧洪〈答陈琳书〉:“且以子以才,穷该典籍,岂将暗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若夫臧洪歃辞,气截云蜺;刘琨铁誓,精贯霏霜;而无补于晋汉,反为仇雠。故知信不由衷,盟无益也。”

言不由中

ㄧㄢˊ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ㄥ

yán bù yóu zhōng

犹“言不由衷”。见“言不由衷”条。

《宋史.卷三八○.何铸列传》:“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中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

《聊斋志异.卷一○.贾奉雉》:“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道不由衷

ㄉㄠˋ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ㄥ

dào bù yóu zhōng

犹“言不由衷”。见“言不由衷”条。

《旧唐书.卷九四.徐彦伯列传》:“利生于口,森然覆邦之说;道不由衷,变彼如簧之刺,可不惧之哉!”

成语宝刀未老文字的意思
言不由衷中字的意思:
基本字义不bù(ㄅㄨˋ)⒈ 副词。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查字典
言不由衷中字的意思:
基本字义由yóu(一ㄡˊ)⒈ 原因:原由。事由。理由。由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⒉ 自,从:由表及里。由衷(出于本心)。⒊ 顺随,听从,归属:由不得。信马由缰。⒋ 经过,经历:必由之路。由来已久。⒌...>>查字典
言不由衷中字的意思:
基本字义衷zhōng(ㄓㄨㄥ)⒈ 内心:由衷。苦衷。无动于衷。衷肠。⒉ 福,善:“降衷于下民”。⒊ 正中不偏:折衷。⒋ 贴身的内衣。统一码衷字UNICODE编码U+8877,10进制:34935,UTF-32:00008877...>>查字典
成语言不由衷图片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