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成为无恶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于请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下令把他逮捕归案,办案的官员纷纷维护他。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罪不容诛,理应处死,终于汉武帝把他满门操斩。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学说,重仁义、轻功利,所以曾说:“孔子的弟子冉求曾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没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帮着他加重人民的赋税,气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敲鼓宣布他的罪状,对他加以指责。』由此看来,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属还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耻的。更何况是替他打仗,为争夺土地、城池,到处杀人,这样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过。”后来“罪不容诛”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罪大恶极。
罪恶极大,处死也不能抵罪
本身所犯,罪不容诛,但留些阴骘与你们,子孙好承袭。——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判处死刑还抵偿不了所犯罪行。比喻罪大恶极。《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事有不允,罪不容诛。”《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乎?”近罪大恶极,罪孽深重,罪该万死,罪恶昭著,死有余辜,恶积祸盈
罪不容诛,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指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出自《汉书·游侠传序》。
即使一死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行。比喻罪大恶极。语本《孟子.离娄上》。
“杀人盈城”、“杀人盈野”
诛,不能写作“侏”。
杀人盈野:杀人极多,遍地是尸体。盈,满。野,广平的地方。见“杀人盈野”。
杀人盈城:杀人极多,满城都是尸体。盈,满。见“杀人盈城”。
率土地而食人肉:因为大家为抢夺土地而杀人,正如“率土地食人”。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而安众侯崇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济凶戾悖逆,干国乱纪,罪不容诛。”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乎?”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操贼!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雠!吾当活捉生啖汝肉!”
《隋唐演义》第八八回:“番奴负恩背叛,罪不容诛,今彼恃士卒精锐,冲突而前,当何以御之?”
罪不容宥
zuì bù róng yòu
罪行不容赦免。见“罪不容诛”条。《艺文类聚.卷五四.刑法部.刑法》引南朝宋.傅亮〈为刘毅军败自解表〉:“稽之典刑,罪不容宥。”
罪不容恕
zuì bù róng shù
罪行不容宽恕。见“罪不容诛”条。《太平广记.卷一二六.羊聃》引《还冤记》:“于是司徒王导启聃罪不容恕,宜极重法。”
罪岂容诛
zuì qǐ róng zhū
罪过岂能一死抵之?见“罪不容诛”条。宋.苏轼〈谢制科启〉其二:“罄其平时之所怀,犹惧不足以仰对。言多迂阔,罪岂容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