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尺牍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宾语、状语;用于人的处境
赵朴初《滴水集·刮地风·咏风暴》:“火山随处是,绞索自家拴。岂止是头焦额烂!”
此处所列为“焦头烂额”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霍氏在西汉时期是一个政治势力十分庞大的家族,霍去病是汉武帝相当倚重的讨伐匈奴大将,同父异母弟的霍光同时也备受武帝信任,并曾受遗诏辅佐少主昭帝,后又议立宣帝继位,其女甚且成了宣帝的皇后,前后秉政近二十年,一手掌握朝中大权,连皇帝都要敬畏三分。霍光死后,霍氏家族更是专恣骄奢。大臣徐福深恐霍氏造反,便上书宣帝,建议压抑霍氏,以免后患。不过当时宣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因阴谋造反遭到灭族,所有镇压有功的人都受到奖赏,只有徐福没有得到任何表扬。有人便替徐福打抱不平,上书给皇帝说:“有一户人家的灶,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着柴火。客人看见了,便劝那家的主人把烟囱改成弯的,把柴火移开,以免发生火灾,但是主人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那家果然因此发生火灾,邻居都赶来救火。火灾扑灭之后,主人为了表示感谢,便摆设宴席,招待那些因为帮忙救火而被烧伤的人,惟独没有邀请最先提醒他预防火灾的客人。如果他一开始就接受那位客人的建议,做好预防措施,也就不会发生火灾,所以他最应该感谢的,其实是那位客人才是。相同地,如果皇上接纳徐福的建议,事先压制霍氏,那么朝廷也就不必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了。”宣帝看了奏折,觉得很有道理,就下令赐给徐福财帛官爵,做为奖励。后来“焦头烂额”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做事陷入十分狼狈窘迫的困境或牺牲惨重。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义参“焦头烂额”。见“焦头烂额”条。
此处所列为“焦头烂额”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汉.桓谭《新论.见征》。
乡:音ㄒㄧㄤˋ,以前。
亡:音ㄨˊ,没有,同“无”。
曲突徙薪:弯曲烟囱,移开柴木。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曲,音ㄑㄩ。见“曲突徙薪”。
上客:尊客、贵客。
清.吴廷华〈沈孝子行〉:“宁死肯任母殡毁,头焦额烂肤不完。”
焦头烂额
jiāo tóu làn 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