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海枯石烂”系由“海枯”及“石烂”二语组合而成。
“海枯”是出自唐.杜荀鹤〈感寓诗〉,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对人心难测有感而发,他认为海干枯了,终有见底的一天,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
“石烂”则是出自唐.杜牧〈题桐叶〉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重游故地时引发的感伤,用石头风化粉碎、松木变成柴火表示时间推移、世事无常。后来这二语被合用成“海枯石烂”,形容历时长久、意志坚定。如金.元好问〈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词:“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又〈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至《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觉得这事作得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痛快。”则以“海枯”表示干净澈底,“石烂”表示不留痕迹。这种意义现在少用。
大海干涸,岩石成土。喻指经历极长久的时间,也指永久不变,多用作誓词
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金· 元好问《西楼曲》
海水枯干,石头风化粉碎。形容经历时间长久。后多用以表示意志坚定,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也作“石烂海枯”。近天长地久,坚韧不拔,矢志不移
法语 (expr. idiom.) quand les mers s'assèchent et les pierres deviennent douces, pour toujours, jusqu'à la fin des temps, serment de fidélité éternelle
海枯石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
汉语成语,表示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一般用于盟誓,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海枯”,海水枯干。语出唐.杜荀鹤〈感寓〉诗。“石烂”,石头粉碎。语出唐.杜牧〈题桐叶〉诗。“海枯石烂”一语因海枯石烂万年难见,所以比喻历时久远。又依常理,海不会枯,石不会烂,所以比喻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枯,不能写作“涸”。
“海枯石烂”和“地久天长”;都可指时间久远。但“海枯石烂”还有“意志坚定;永不改变”的含义;“地久天长”没有。
方寸:比喻心。
庄叟: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生卒年不详。其人生观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政治观则归于无为而治。与老子并为道家思想的宗师。
彭殇:彭祖、殇子。《庄子.齐物论》
陶潜:西元356∼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遗:舍弃。
一丸五色:五种颜色药丸。指长生不老药。
松薪:以松木为柴火。薪,木柴。
金.元好问〈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词:“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
元.贯云石〈红绣鞋.东村醉西村依旧〉曲:“东村醉西村依旧。今日醒来日扶头,直吃得海枯石烂恁时休。”
《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
《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觉得这事作得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痛快。”
松枯石烂
sōng kū shí làn
犹“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宋.葛长庚〈贺新郎.一别蓬莱馆〉词:“一别蓬莱馆。看桑田成海,又见松枯石烂。”
海干石烂
hǎi gān shí làn
即“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宋.王奕〈法曲献仙音.九曲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石烂松枯
shí làn sōng kū
犹“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元.萨都拉〈过桐庐〉诗:“碧桃海上开多少,几度春风长瑶草。白云满地不归来,石烂松枯天地老。”
石烂江枯
shí làn jiāng kū
犹“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明史.卷一七一.王骥列传》:“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石烂海枯
shí làn hǎi kū
即“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若执迷不从,凭你石烂海枯,此中不可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