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章炳麟《菌说》)
战国末期赵国哲学家荀况在《劝学》中讲到:学习同镂金石一样,刻一下就停下手来,烂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所以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有成效。
荀子(约西元前313~前238),名况,为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学说本于孔子,著书数万言。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必须以“礼”教化百姓、养成美德,因此特别重视学习。他强调学习要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才能有所成就,他在〈劝学〉中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这种观念的重要:如一颗颗的土石堆积成山后,竟然就在这里兴起风雨;一滴滴的水流汇集成渊后,竟然就在这里长出巨大的蛟龙。就像人累积善德,心智自然提升,就可以像圣人一样,具有完备的仁心。而走路时如果不一步一步不停地走,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的地方;细小的流水如果没有一点一点地积聚起来,就无法汇聚成江河大海。至于千里马,即使再会跑,也没办法一跃就有十步之远;而劣马拉车,如果连走十天都不停下来,也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接着荀子又以雕刻为例,人在雕刻的时候,如果只刻了一两刀就停下来,纵然是已经腐朽的木头,也无法把它刻断,但是如果坚持不懈怠地一直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玉石,也能被雕刻成想要的样子。后来原文中的“锲而不舍”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有恒心毅力,坚持到底不懈怠。
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镂刻。舍,舍弃、停止。锲而不舍指不断刻下去而不停止。比喻坚持到底,奋勉不懈。如:“警方抱著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追查,终于找出真凶。”也作“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中性词,含贬义或褒义词,本词的词性仍处于争议中;出处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曰:“要治这麻木状态的国度,只有一法,就是‘韧’,也就是‘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舍弃、停止。锲而不舍指不断刻下去而不停止。比喻坚持到底,奋勉不懈。如:“警方抱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追查,终于找出真凶。”也作“锲而不舍”。
锲,不能写作“契”。
“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但是“锲而不舍”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