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惟习之至熟,自可心手相应。”
此处所列为“得心应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得心应手”原作“得手应心”。先秦大哲学家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有个工匠轮扁在堂下做车轮。轮扁看到桓公读书十分专心,就放下工具,走上堂去,向桓公问道:“您读什么书呢?”桓公就生气地说道:“国君读书,你一个小小的工匠也敢过问!”轮扁回答道:“臣不敢,臣只是从臣工作的角度来看,臣要将轮子装上车轴时,如果车轮太松车轴就不牢,太紧的话就装不进去。只有不松不紧,才能制作出一个好轮子,这完全依靠熟练的技巧,心里怎么想,手便能怎么做,这其中的技术,都是经验的累积,无法用言语文字说得很明白。我无法传授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身上领会。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藉著书本传授给后人。大王,您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后来“得心应手”这句成语就从工匠轮扁所说的“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技艺熟练,运用自如,或用来比喻做事顺利。
谓技艺熟练,随心所欲。
本指书写书法时,心与手配合得很好。后泛指技艺的得心应手。《南史.卷四二.齐高帝诸子传上.豫章文献王嶷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按谱征歌,都学得心手相应。”近得心应手
相应 : ①互相呼应、适应:同声相应|首尾相应|正文作了改动,目录也要相应调整。②符合: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出秘书百篇以校之,皆不相应。
义参“得心应手”。见“得心应手”条。
此处所列为“得心应手”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关尹子.三极》。
桓公:齐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庄王五十一年,以襄公无道,出奔莒。其后襄公被弑,乃归国即君位,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为五霸之首。管仲亡后,怠忽政事,宠幸佞臣,霸业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谥桓。
轮扁:制作车轮者,名扁,春秋齐人,生卒年不详。
斲:音ㄓㄨㄛˊ,砍、削木头。
甘而不固:松则不牢固。 甘,松缓。
苦而不入:紧则套不进去。苦,紧。
数:技术。
糟魄:即糟粕,比喻粗劣无用的东西。魄,音ㄆㄛˋ。
《南史.卷四二.齐高帝诸子传上.豫章文献王嶷》:“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
得心应手
dé xīn yìng shǒ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