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如果把我们栽种在阴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气暮气,苗而不秀。(郭沫若《玉簪花》)
在典源文献里,“苗而不秀”的字面义是禾苗虽然成长,却没有吐穗开花,然而汉代的孔安国认为“苗而不秀”有深一层的譬喻用法,所谓“言万物有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意思是说万物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会因某些缘故而没有办法开花结果;同时也用于比喻人最终也会是如此。到了宋代,邢昺在《论语疏》里更以为:“此章亦以颜回早卒,孔子痛惜之,为之作譬也。”说明孔子痛惜颜回有才华,但却在还没有成就时就已早逝。后来原文中的“苗而不秀”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的资质虽好,但始终没有成就。后亦用“苗而不秀”比喻早逝。
只见长苗不见抽穗。引伸为中看不中用
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红楼梦》
禾苗成长而不吐花。比喻才质虽好而没有成就,常指聪明而不努力的人。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苗而不秀是一个成语,原用禾苗不吐穗结实,伤悼人早逝。后比喻人资质虽好,但终无成就。
禾苗虽然成长,却没有吐穗开花。比喻人的资质虽好,但始终没有成就。语出《论语.子罕》。后亦用“苗而不秀”比喻早逝。
秀:稻麦等谷类吐穗开花。
实:结果实。
《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誉赏下》:“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
北周.庾信〈伤心赋并序〉:“至于继体,多从夭折,……苗而不秀,频有所悲。”
唐.白居易〈祭小弟文〉:“况尔之生,生也不天,苗而不秀,九岁夭焉。”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打这厮父母教训不秋,做的个苗而不秀。”
《天女散花》第一二回:“自此,凡界有水旱灾,有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之事,这是风雨不调之故,可见世道衰微,人心不古之预兆。”
《天妃娘妈传》第一二回:“天怒于上,神愤于下。遂使正月不雨,二月不雨,三月不雨,全无靠于苍天,种而不苗,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总同归于赤地。”
苗而不穗
miáo ér bù suì
犹“苗而不秀”。见“苗而不秀”条。汉.蔡邕〈袁满来墓碑〉:“四月壬寅,遭疾而卒,既苗而不穗,凋殒华英。”
苗而未秀
miáo ér wèi xiù
即“苗而不秀”。见“苗而不秀”条。《艺文类聚.卷一二.帝王部二.汉昭帝》引三国魏.丁仪〈周成汉昭论〉:“成王秀而获实,其美在终;昭帝苗而未秀,其得在始。”
宋.楼钥〈雩祀祝文.皇地祇〉:“伏以至哉坤元,厚德载物,生我百榖,以活斯人,比雨应祈,种幸入土,苗而未秀。”
清.陈廷敬〈家氏铉翁原夏正辨〉:“是时麦熟,五稼苗而未秀,皆为水所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