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明·吕坤《呻吟语》第三卷:“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无风雨雷霆,亦只时发间出。”
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形容不注意、不关心。《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也作“听而无闻,视而无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原是老子用来描述“道”的语言,说明“道”幽而不显,是无法用人的感官去把握的。后来指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用来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形容不注意、不关心。《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也作“听而无闻,视而无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