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①《成语辞海》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
批评陶诗,用的正是现在的语言,一鳞一爪,虽然不是全韵,表现着陶诗给予现代的我们的影像。(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
谓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于见其全貌。
亦作:[[一鳞半爪]]、[[一鳞片爪]]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传一.赵执信传》:“又以士祯论诗,比之神龙不见首尾,云中所露一鳞一爪而已。”也作“一鳞半爪”。
一鳞 : 1.一片鳞甲。2.指一尾鱼。
原指龙身上的鳞片和爪子。《海上花列传》第四○回:“那龙也居中不动,自首至尾,彻里通明。一鳞一爪,历历可数。”后以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以窥其全貌。用以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列传一.赵执信列传》:“又以士祯论诗,比之神龙不见首尾,云中所露一鳞一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