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邹韬奋《经历 前途》)
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战国齐人公孙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经问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齐国大权,可以建立和管仲、晏婴那样的功业吗?”孟子不愿意被拿来和管仲相比,认为帮助齐国统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现今的齐国不但国土广大,而且人民众多,加上以王道来治理天下的圣明君主很久没有出现,以致人民长久处在暴政之中,他们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饿的人只求吃饱,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样。所以齐国若在此时施行仁政,将正应验孔子说的:“德行流传的速度,比驿马传达命令还快。”而人民心里喜悦的程度,会就像脱离两脚被绑住倒挂的困境一样。这和古时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费一半的心力,就能达到加倍的功效。后来“事半功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工作效率高。
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指费力少而收效大。《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倘若我找著这个姑子,托他经手,一定事半功倍。”反事倍功半
德语 bessere Resultate bei weniger Einsatz erzielen
法语 (expr. idiom.) obtenir le double avec moitié moins de travail, un demi-effort pour un double résultat
事情只用古人一半的心力,而功效加倍。形容费力少而收效大。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后用“事半功倍”比喻工作效率高。
“以解倒悬”、“事倍功半”、“饥不择食”、“渴不择饮”
倍,不能写作“备”。
“事半功倍”和“一举两得”都可表示“做事少而收效大”的意思;但“事半功倍”多指在一件事上用的力量小;而收效大;“一举两得”;多指取得了两方面的功效。
万乘之国: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指大国。乘,音ㄕㄥˋ,古代计算车辆的单位,四马一车名乘。
倒悬:缚人两足倒挂,比喻极为困苦。
《六韬.卷三.龙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明史.卷八七.河渠志五》:“估费二十万金,开河二百六十里,视朱衡新河事半功倍。”
清.章学诚〈与周永清论文〉:“因天质之所良,则事半而功倍;强其力之所不能,则鲜不踬矣。”
《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倘若我找着这个姑子,托他经手,一定事半功倍。”
《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伯都讷空旷围场二十余万晌,荒久壤腴,视双城堡事半功倍。”
事半功百
shì bàn gōng bǎi
犹“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清.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力半功倍
lì bàn gōng bèi
犹“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南朝梁.释僧祐〈释迦&a03883-008-1.jpg;序〉:“今钞集众经,述而不作,庶脱寻访,力半功倍。”
力省功倍
lì shěng gōng bèi
犹“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近复有人见赠五品地黄酒方,及种薯蓣、枸杞等法,用之有妙,力省功倍。”
功倍事半
gōng bèi shì bàn
即“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宋.彭龟年〈送张少卿知汉州用汉字韵〉诗:“愿言坚晚节,功倍事则半。”
费半功倍
fèi bàn gōng bèi
犹“事半功倍”。见“事半功倍”条。《文子.下德》:“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故费不半而功十倍。”
明.张居正〈答河道徐凤竹书〉:“近来朝廷之上,事事精核,凡有兴作,比之先年,率费半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