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现得极不自然。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他们原是好好妇人,却要装作男人,可谓矫揉造作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矫揉造作”是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可用于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的态度。此语见于朱子的《孟子集注.离娄下》。孟子原文是:“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意思是说天下人推求万物的本性,都是从过往陈迹着手,循自然之势而解。朱子对此的阐释则是:性,本为万物生而固有,若往前推求,必然有迹可寻且容易发现。又所谓的“故”当是自然而有,就像人生而为善、水顺流而下一样自然,“非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也就是说过往的陈迹必然是自然的,不会是刻意造作而成。“矫揉造作”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语,形容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后亦用于人的态度上,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
∶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现代的舞蹈塞满异国情调的矫揉造作
装腔作势,刻意做作。《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镜花缘.第二回》:“若唐花不过矫揉造作,更何足道。”近装模作样,装腔作势反天真烂漫,活泼天真,顺其自然
刻意地人工施为与雕琢。语出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离娄下》。后亦用“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刻意做作的态度。
“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矫,不能写作“娇”或“骄”;揉,不能写作“柔”。
“矫揉造作”和“装腔作势”、“装模作样”都含有“故意、做作、不自然”的意思。但“矫揉造作”偏重于做作;多用于书面语;“装腔作势”和“装模作样”偏重于不切合实际;常用于口语。
矫揉造作:刻意地人工施为。
然:如此。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离娄下》:“然其所谓故者,又必本其自然之势;如人之善、水之下,非有所矫揉造作而然者也。”(源)
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卷五:“吾儒之学,顺其自然;释氏之学,矫揉造作。”
清.袁枚〈与庆晴村都统书〉:“若西施、王嫱,天然国色,明珰玉珮,整整齐齐,岂屑为此矫揉造作小家子态哉!”
《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镜花缘》第三二回:“他们原是好好妇人,却要装作男人,可谓矫揉造作了。”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至于节义两个字,从君亲推到兄弟、夫妇、朋友的相处,同此一心,理无二致,……这纯是一团天理人情,没有一毫矫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