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
不改弦更张,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
西汉时期,儒学家董仲舒读书与做学问十分刻苦,他读书时曾经三年不到自家花园里看一眼。汉武帝十分欣赏他的为人,让他提供施政方略。董仲舒认为秦朝的一些旧制度已经不适应了,就好比琴上的旧弦必须要换掉一样。 【出处】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汉书·董仲舒传》 【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弦更张”的“更”,是更换的意思,“张”则指给乐器上弦。弦乐器弹奏久了,弦会变松或断掉,以致走音,甚至无法弹奏,这时就得更换琴弦,才能重新弹奏。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汉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提倡独尊儒术。着有《春秋繁露》等书。因为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所以汉武帝经常请他在施政方针上提出建议。在〈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见收于《汉书》本传)中,董仲舒论到秦末乃至汉初的天下局势,就像腐朽的木头,又像粪土所做的墙,虽然君王想要发奋图强,却无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国家的制度没有改变。他又举更换乐器的弦为例,说明如果应该更换弦而不更换,就算是最好的乐工也无法弹奏,强调如果制度没有更改,就算有贤人治国,也无法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后来“改弦更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
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
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南朝宋· 何承天《鼓吹铙歌·上邪篇》
今者革命政府不恤改弦更张,以求与人民合作。——孙中山《历年政治宣言》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改弦更张原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换掉旧弦,重装新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如:“公司决定将旧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张,以求达到好的业绩。”也作“改弦易调”、“改弦易张”、“改张易调”。近改变方式,改弦易辙反旧调重弹
改弦 : 1.亦作"改弦"。2.更换乐器的弦线。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更张 : 调节琴弦,比喻变更或改革。参看〖改弦更张〗。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更换其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后用“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
“改弦易辙”
弦,不能写作“贤”。
见“改弦易辙”(331页)。
更张:调整琴弦,重新张设。
鼓:弹奏。
更化:改旧换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
《宋书.卷二二.乐志四》:“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
《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真德秀》:“今日改弦更张,正当褒崇名节,明示好尚。”
《元史.卷一八六.陈祖仁列传》:“陛下宽仁涵育,皇太子贤明英断,当此之时,宜审其轻重强弱,改弦更张,而抚军诸官,亦宜以公天下为心,审时制宜。”
改张易调
gǎi zhāng yì diào
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魏书.卷六六.崔亮列传》:“而舅属当铨衡,宜须改张易调。”
改弦易张
gǎi xián yì zhāng
即“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评曰:『……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
《陈书.卷三○.傅縡列传》:“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见麋鹿复游于姑苏台矣。”
改弦易调
gǎi xián yì diào
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隋书.卷七三.循吏列传.梁彦光》:“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改弦更张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即“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清史稿.卷一三.兵志四》:“用民之法,总宜深得民心。胜保等所办章程既与民心不洽,自应改弦更张,以期得力。”
改调解张
gǎi diào jiě zhāng
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臣荷重任,耻责实深,自非改调解张,无以济治。”
解弦更张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宋.孙觌〈与张尚书〉五首之二:“故于谢表具言其事,庶几朝廷解弦更张,少宽征敛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