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放旷达,不受拘束。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定语、宾语;指行为放纵
久闻唐伯虎放达不羁,难道华安就是他?★《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
此处所列为“放荡不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放荡不羁”系由“放荡”及“不羁”二语组合而成。
“放荡”是出自《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东方朔是西汉武帝时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具有文学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东方朔的自荐书后,赞赏他的气概,就命令他在公车署中待诏,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后来因为他临危不惧,机智应变,不畏君权的作风,被任命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处是说东方朔上书给武帝,提出耕战以强国的建议,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官职而申诉。其行文用语可比美商鞅、韩非,“指意放荡”─语意流畅而不受拘束,写了数万言,最后仍然没有被重用。
“不羁”则是出自《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邹阳,西汉时齐国人,和当时的羊胜、公孙诡同为梁国孝王的门客。羊胜等人因为嫉妒邹阳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孝王很生气,就把邹阳交付官吏办罪。邹阳担心死后要承担莫须有的罪名,于是就在狱中上书梁孝王,列举许多古代的君王、贤人,他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或猜忌,都为国家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而当今的国君,也沉湎于阿谀谄媚的言词之中,牵制于姬妾近侍的包围之下,使得“不羁之土”─那些贤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马与牛同槽共食一样,贤愚不分。这也是周朝隐士鲍焦之所以对世道忿恨不平,对富贵毫不留恋的原因。因此他劝谏梁孝王,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应该与贤臣们肝胆相照,共同治理国政。梁孝王在看了这封书信后,就派人把邹阳放出来,并且成为他的贵宾。后来“放荡”和“不羁”典源被合用成“放荡不羁”,用来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加检点。
纵放旷达,不受拘束。
放达 : 〈书〉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纵酒~ㄧ~不羁。
不羁 : 不受限制、拘束:不羁之才|放浪不羁。
义参“放荡不羁”。见“放荡不羁”条。
此处所列为“放荡不羁”之典源,提供参考。
朔:东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汉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时,入长安自荐,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观察颜色,直言极谏。曾以辞赋戒武帝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策,终不见用。着有《东方朔》二十篇。
自讼:替自己申诉、争辩。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孙,名鞅,战国时卫国人。少好刑名法术之学,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为相,说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国富强后,受封于商。用法严苛,树敌众多,孝公卒,被车裂而死。亦称为“卫鞅”。
韩非:?∼西元前234,战国时韩国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口吃而不善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诙谐:谈话风趣、幽默。
谄谀:音ㄔㄢˇ ㄩˊ,逢迎阿谀。
帷裳:车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内侍。
牛骥同皂:比喻贤愚不分。皂,音ㄗㄠˋ。见“牛骥同皂”。
《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有轻财傲物之志。”
《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缘》:“久闻唐伯虎放达不羁,难道华安就是他?”
放荡不羁
fàng dàng bù j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