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畅通无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
《子华子 晏子问党》:“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清 林则徐《批美商喨请准贸易禀》:“夷馆四通八达,防范难周。”
“四通八达”原作“四通五达”。秦末辩士郦食其(ㄧˋ ㄐㄧ),在高阳谒见沛公刘邦,谈论起天下局势,席中他提出自己的见解说:“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认为秦国不是轻易可以打败的,不如先占领陈留,因为陈留不仅是畅达无阻的交通要地,并且积存了不少粮食。而他和陈留县令熟识,可以帮忙游说。后来“四通八达”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交通便利。较早的书证如:晋人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此外在《抱朴子.外篇.刺骄》:“闻之汉末,诸无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骄慢傲,不入道检者,为都魁雄伯,四通八达。”“四通八达”指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而《朱子语类.卷一一.学.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于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四通八达”一词的意思则是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
有路通向各个方向,形容交通非常方便
岛上四通八达,到处是浓荫夹道的大路。——《海市》
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宋.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四通八达之地,非如雍洛有山河之险足恃也。”也作“四通五达”。
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于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
四通 : 1.谓与四方相通。
八达 : 1.道路八面相通。2.亦作"八闼"。八牖。3.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4.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5.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 语本《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后亦用“四通八达”指人。亦用于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
典故或见于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
陈留:汉县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之南,濒惠济河南岸。
冲:音ㄔㄨㄥ,交通要道。
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抱朴子.外篇.刺骄》:“闻之汉末,诸无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骄慢傲,不入道检者,为都魁雄伯,四通八达。”
《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且北通大魏,西接强秦,此二国者,未可以高枕而待之。”
宋.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四通八达之地,非如雍、洛有山河之险足恃也。”
《朱子语类.卷一一.学.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于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
《宋史.卷四二一.陈宗礼列传》:“愿四通八达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类引贪浊。”
《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他那院里同住着一大些人,其余又烧得四通八达的,没个背净去处,这可成了『赖象嗑瓜子,眼饱肚中饥』的勾当!”
《清史稿.卷一五一.交通二.轮船》:“若镇扬、镇浦、苏杭、苏沪、常镇各航路,四通八达,往往为外人所经营,其公司多不过数万金,视轨路之动需千百万者,难易迥殊。”
八达四通
bā dá sì tōng
即“四通八达”。见“四通八达”条。《虞初新志.卷一七.南游记》:“洞顶怪石,如古树倒垂,云霞横出,孔穴贯串,八达四通。”
四通五达
sì tōng wǔ dá
即“四通八达”。见“四通八达”条。《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源)
明.何景明〈七述并序〉:“神都天府之国,四通五达之关。”